-
“十七年”抗战小说创作再探析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反侵略战争最重大的胜利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重要事件之一。
关键词:  抗战小说2020-09-04
-
好的小说以有温度的方式与现实生活相遇
提 要 ● 文学抵达的是艺术想象的多种可能性,是在通往形而上的精神之途中驻足、留恋本身的诗意 ● 现实世界的呈现中应该留有一个长长的历史影子,它既是一定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指向,又是美学层面的隐喻符号 ● 现实主义的情怀书写,不是献媚于世俗生活,而是在人性空间内激活生命的密码,并以一种有温度、有情韵的方式与生活相遇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作家深入生活,其本质是如何表现现实的问题,也是如何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问题。
-
民间传统文化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不能绕过或回避传统文化。
-
风雨七十载 风流大道行
2020-08-12
-
高建平:20世纪西方文论的缘起、发展和转型
摘要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是从偏离作者中心开始的。
2020-08-09
-
如何更好地呈现“民族性”
回顾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其文学特点,展望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文学2020-08-07
-
2020年辽宁文艺季度述评——短篇小说(夏之卷)
以小说起家写作的文学新人,大多从短篇小说写起。
-
转向、坚守与突围:“后先锋时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姿态
一、无奈的转向:顺应时势的创作调整 先锋文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势而动,如雷贯耳般狂飙起一股文学形式革新的旋风。
-
青年形象塑造:拥抱世界 打开无限可能
“青年形象”这个话题为什么重要?一方面,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中的青年形象,往往折射出时代的语境、体现出时代的吁求、彰显出时代的精神,因而承担着为时代“立言”或赋予形象的功能;另一方面,对“时代青年”形象的塑造,也大多由当时的青年作家完成,这种“同代人”式的创造关系,也使这一话题具有更丰富的文学史内涵。
-
新世纪以来后先锋文学的非虚构倾向
后先锋文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当然是相对于先锋文学而言。
-
文学史的对话——以“互文性”探寻现代女性成长主题
摘要:回望百年文学史女性创作,女性主体成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并且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密切相关。
-
对文学精品出版的再思考
实践证明,在出版经营中,精品的力量是巨大的。
-
刘晓军:近代语言革新与小说语体的变革
摘 要:近代小说语体的变革与语言革新运动息息相关,在言文合一运动与国语统一运动前仆后继的推动下,近代小说语体实现了文言与白话的消长。
-
立足“此刻”与“当下” 把握历史与未来
光阴荏苒,倏而2020年已过半。
-
当代文学的现实感与思想力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为时代奉献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繁华,其中涌现出一批精品佳制。
-
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
彩云之南是多民族世代生活的福地,也是民间文学活态发展的沃土。
2020-07-03
-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机遇和挑战”这个话题好像很大,但也很实。
-
回忆与反思:1980年代的文学与批评
黄子平:各位晚上好!今天由我来主持,我是主动申请兼座谈的主持的。
-
共铸新时代山西文学事业新辉煌
赵树理文学奖是山西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我省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
2020-06-24
-
近来脱贫攻坚题材小说概观:像农民伺候土地一样勤恳劳作
不同地域的农民在信息时代有着怎样的精神面相?新时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姿态?这需要作家深入农村生活,具备责任心、恒心和信心,倾力聆听时代的心声,克服浮躁风气,尽心竭力捕捉艺术形象。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