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星:漫谈“新中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
原标题:七十年风云激荡——漫谈“新中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 摘要:当代文学七十年与现代文学三十年相比,成就几何?当代文学虽然谈不上大师如云,却在开拓新的文学世界方面超越了前人:一是从“红色经典”到新时期的“战争文学”都弘扬了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显示了“国民性”的另一面;二是当代历史小说成就多多,体现出当代人的深厚的“寻根”情结与英雄崇拜情感;三是新时期都市文学的异军突起,凸显出当代人的世俗关怀与怀旧情感;四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群星闪耀,别开生面;五是新时期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作家在国际上产生的不凡影响;六是新时期非虚构文学业绩突出,多有大作;七是新世纪网络文学铺天盖地,彰显了“大众文学”的新气象。
-
山乡巨变的精彩书写
步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三湘大地,青山绿水,乡野田畴,传颂着脱贫解困奔小康的感人故事,映照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变迁。
-
北京的文学气质是如何形成的
一座城市的文学形象得以建立,基于叙述与想象的发生。
-
塑造乡村新农民 书写时代新史诗
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召开后,河北省作协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暨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创作座谈会,认真传达、学习了铁凝主席重要讲话和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精神,并就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
-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
作为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的忠实反映,从邹容的《革命军》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学书写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历程,并且形成了现代中国“革命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
-
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史志——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
内容提要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报告文学作家,以脱贫攻坚题材的书写,参与大时代主题生活。
-
姚晓雷:捍卫现代汉语的理性基石
文学叙事的语言异化现象何以生成 所有语言范式都受语言内在规律的约束,对它的使用超过了一定限度,便会损伤其有效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从而导致异化现象。
-
文心与机芯: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下的人工智能文学
人工智能目前有两种生成文学作品的路径:一种是从上而下的结构主义方式,即人们将一些文学规律程序化,将一些内容大纲与人物设定预先置入到写作程序中,后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文学,美国学者勒波维茨(Michael Lebowitz)研发的自动剧本写作程序“Universe”就应用了这种方式;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功能主义方式——通过输入大量的文学文本,让机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处理这些文本,从而模拟生成作品,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的有人工智能程序微软“小冰”、清华“九歌”等。
-
铁马金戈正乾坤
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为主题价值,以血性张扬、人性关怀为叙事伦理,以民族苦难、战斗精神为精神追求,以铁血情怀、钢铁旋律为阅读取向的抗日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以下简称“抗战文学”),始终在整个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赢得了读者的喜欢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关键词:  抗战文学2020-09-04
-
“十七年”抗战小说创作再探析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反侵略战争最重大的胜利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重要事件之一。
关键词:  抗战小说2020-09-04
-
好的小说以有温度的方式与现实生活相遇
提 要 ● 文学抵达的是艺术想象的多种可能性,是在通往形而上的精神之途中驻足、留恋本身的诗意 ● 现实世界的呈现中应该留有一个长长的历史影子,它既是一定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指向,又是美学层面的隐喻符号 ● 现实主义的情怀书写,不是献媚于世俗生活,而是在人性空间内激活生命的密码,并以一种有温度、有情韵的方式与生活相遇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作家深入生活,其本质是如何表现现实的问题,也是如何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问题。
-
民间传统文化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不能绕过或回避传统文化。
-
风雨七十载 风流大道行
2020-08-12
-
高建平:20世纪西方文论的缘起、发展和转型
摘要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是从偏离作者中心开始的。
2020-08-09
-
如何更好地呈现“民族性”
回顾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其文学特点,展望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文学2020-08-07
-
2020年辽宁文艺季度述评——短篇小说(夏之卷)
以小说起家写作的文学新人,大多从短篇小说写起。
-
转向、坚守与突围:“后先锋时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姿态
一、无奈的转向:顺应时势的创作调整 先锋文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势而动,如雷贯耳般狂飙起一股文学形式革新的旋风。
-
青年形象塑造:拥抱世界 打开无限可能
“青年形象”这个话题为什么重要?一方面,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中的青年形象,往往折射出时代的语境、体现出时代的吁求、彰显出时代的精神,因而承担着为时代“立言”或赋予形象的功能;另一方面,对“时代青年”形象的塑造,也大多由当时的青年作家完成,这种“同代人”式的创造关系,也使这一话题具有更丰富的文学史内涵。
-
新世纪以来后先锋文学的非虚构倾向
后先锋文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当然是相对于先锋文学而言。
-
文学史的对话——以“互文性”探寻现代女性成长主题
摘要:回望百年文学史女性创作,女性主体成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并且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