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鲁迅文学院发展概述
1978年,中国作协恢复工作,两年之后,“文学讲习所”得以重新启动。
-
后现代主义论争在中国:反思与启示
摘要: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评性接受一方面给了致力于理论创新的中国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一种开阔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另一方面,这场讨论也使一批勤于思考、锐意创新的中国学者得以向国际学界展示自己的理论实力,从而为后来的中西文学理论的平等对话奠定了基础。
-
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摭谈
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十分微妙,也十分诡异,其曲线起伏回环的复杂性是20世纪无可比拟的,因为它所遇到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
-
从“广东小小说现象”说起
2010年小小说纳入鲁迅文学奖的颁奖条例,2018年冯骥才先生的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获得鲁迅文学奖,意味着小小说文体进入新纪元。
关键词:  小小说2020-11-04
-
从新历史主义到重建历史总体性
中国人历来被视为对历史有特殊癖好,中国作家一直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怀。
-
聚焦“现实关怀”:中国新文学的回顾与反思
2020年10月3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新文学的现实关怀”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0-11-02
-
抗美援朝文学:民族精神的时代表征
70年前的1950年6月25日,在东北亚爆发了一场参战国众多、死伤人数惨重的战争,它是东西方冷战政治集中较力、冲突爆发的东亚火山口,标志着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这就是朝鲜战争。
-
江冰:广州都市女性写作进化论
二〇二〇年初夏,我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行了一场名为“广州都市女性写作的亮点与意义”的直播讲座。
-
打造“文学粤军”青年方阵 加快推动广东文学异军突起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广东省作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和全省文艺精品创作推进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重视谋全局、谋长远、重视抓根本、抓关键,重视搭平台、建基地,全方位打造“文学粤军”青年方阵,塑造时代新人,攀登文学高峰,推动广东文学异军突起、繁荣发展、走在前列。
-
当代文学批评四十年漫谈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从1980年代起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年时间,有必要引入史的概念进行研究。
-
当代河北文学的个体书写与家国情怀
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超越了任何已有经验,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令人惊奇,也令文学表达应接不暇。
关键词:  河北文学2020-10-09
-
樊星:漫谈“新中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
原标题:七十年风云激荡——漫谈“新中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 摘要:当代文学七十年与现代文学三十年相比,成就几何?当代文学虽然谈不上大师如云,却在开拓新的文学世界方面超越了前人:一是从“红色经典”到新时期的“战争文学”都弘扬了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显示了“国民性”的另一面;二是当代历史小说成就多多,体现出当代人的深厚的“寻根”情结与英雄崇拜情感;三是新时期都市文学的异军突起,凸显出当代人的世俗关怀与怀旧情感;四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群星闪耀,别开生面;五是新时期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作家在国际上产生的不凡影响;六是新时期非虚构文学业绩突出,多有大作;七是新世纪网络文学铺天盖地,彰显了“大众文学”的新气象。
-
山乡巨变的精彩书写
步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三湘大地,青山绿水,乡野田畴,传颂着脱贫解困奔小康的感人故事,映照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变迁。
-
北京的文学气质是如何形成的
一座城市的文学形象得以建立,基于叙述与想象的发生。
-
塑造乡村新农民 书写时代新史诗
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召开后,河北省作协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暨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创作座谈会,认真传达、学习了铁凝主席重要讲话和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精神,并就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
-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
作为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的忠实反映,从邹容的《革命军》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学书写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历程,并且形成了现代中国“革命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
-
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史志——论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
内容提要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报告文学作家,以脱贫攻坚题材的书写,参与大时代主题生活。
-
姚晓雷:捍卫现代汉语的理性基石
文学叙事的语言异化现象何以生成 所有语言范式都受语言内在规律的约束,对它的使用超过了一定限度,便会损伤其有效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功能,从而导致异化现象。
-
文心与机芯: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下的人工智能文学
人工智能目前有两种生成文学作品的路径:一种是从上而下的结构主义方式,即人们将一些文学规律程序化,将一些内容大纲与人物设定预先置入到写作程序中,后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文学,美国学者勒波维茨(Michael Lebowitz)研发的自动剧本写作程序“Universe”就应用了这种方式;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功能主义方式——通过输入大量的文学文本,让机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处理这些文本,从而模拟生成作品,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的有人工智能程序微软“小冰”、清华“九歌”等。
-
铁马金戈正乾坤
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为主题价值,以血性张扬、人性关怀为叙事伦理,以民族苦难、战斗精神为精神追求,以铁血情怀、钢铁旋律为阅读取向的抗日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以下简称“抗战文学”),始终在整个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赢得了读者的喜欢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关键词:  抗战文学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