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时代的多样化在场视角——2020年湖北散文创作述评
2020年是湖北散文数量创新高的一年。
-
“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
批评家作诗已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的一个小“传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21年,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
-
抗战文学与革命文艺运动的新路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奋力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抗战时期。
-
百年选本与中国新诗的百年荣光
如果以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8首白话诗作为中国新诗的起点,如今新诗已经度过了它的百年华诞;如果以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部编的《新诗集》(第一编)的出版为标志,中国新诗选本也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
关键词:  新诗2021-04-19
-
王光东: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小说的价值
生态文学的兴起与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反思密切相关,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失衡,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
在文学场域中提高批评能见度
2020年注定在我们的记忆中难以忘却。
-
中国文学史的百年爬梳
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还没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学史的专门著作,但已有了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学史的意识和概念,有了可称为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萌芽读本——或谓“中国文学史之纲”。
关键词:  文学史2021-04-17
-
强军新时代的文学表达
新质的文学观念与审美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全面重塑、浴火重生,这其中既有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时代跨越,亦有对每一个军人而言都必须承受的考验。
关键词:  军旅文学2021-04-15
-
现实关怀与人性探微——2020年湖北中短篇小说述评
新时期以来,湖北省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文坛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湖北作家沿续了这一优良的文学传统,立足现实,关注世道人心,书写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在艺术探索上呈现出多元开放态势。
-
他们代表自己——“70后”诗文本抽样观察
“‘70后’何为?”王安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一个想法:中国的“70后”作家正显示出整体上的大气象,其文学实绩令人期待。
-
时代命题与审美书写
2020年是湖北报告文学(非虚构)创作的丰收年,作家们立足新时代社会语境,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脱贫攻坚”这两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题,对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的现实主义风格、人文精神内涵、生命在场意识和艺术审美特色进行了深入探索,创作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为“中国故事”的当代书写做出了巨大贡献。
-
文化与行动:“新工人文艺”话语的知识光谱
2002年“五一”劳动节,一群由全国各地来京打工的青年工人(以孙恒、王德志等人为代表)成立了一个艺术团体,名为“新工人艺术团”。
-
探寻小说中的大学精神品格
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大学叙事是其重要内容。
关键词:  大学精神2021-03-31
-
新世纪诗歌:经典化与诗学标准的重构
新世纪诗歌在喧嚣与沉寂起伏交替的文化语境中已然走过二十年,期间爆炸式地生成了无以计数的诗歌文本,早已把“诗人”的称谓变得普通且不再神秘,更让人们有理由确认这是一个“全民皆诗”的时代。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2021-03-30
-
媒介与事件:“新工人文学”的自我表述问题
“新工人”的概念大致可以追溯到吕途的那本《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关键词:  新工人文学2021-03-30
-
海外华文文学之我见
2020年,尽管遭遇了病魔肆虐和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危机,但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似乎势头并未减弱,甚至平稳中有所提升,仍见佳作连连,人才辈出。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2021-03-26
-
乡村题材创作:拿出反映时代巨变的文学表达
学习经典,更要打破写作惯性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其文化根基具有鲜明的乡土属性。
-
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丰功伟绩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了。
2021-03-19
-
2020年青年创作:多维的世界,天真的我
我们离开了2020年,它仍将以那副前所未有的面孔长久凝望着我们。
-
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
摘要:新中国精神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不同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相伴随的具有引领性的精神品质,它与文学创作及文学经典的生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