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的矛盾与困惑”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轫之初就标举着“个性主义”的大旗,“个性主义”不仅意味着张扬自我,而且意味着“自己生命的表现”。

    2018-06-13

  • 读图时代:为文学视像化一辩

      最近微信圈流行一种批评国人不读书的言论,其中有篇文章描述了一位 “印度游客”眼中的“中国印象”:“无论在飞机、火车或地铁上,根本看不到一个像欧洲人那样专心阅读的中国人。

    2018-06-13

  • 驻校作家,干的是啥?

      主持人 舒晋瑜(《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 观察者: 苏 童(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 阿 来(四川省作协主席) 方 方(湖北省作协主席) 东 西(广西作协主席) 张 翎(旅加作家) 谢 冕(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吴思敬(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 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 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背 景 在国外,驻校作家制是很多著名大学常见的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方式。

    2018-06-12

  • 从“恶作剧”到“抖机灵”

      任何夸大当今时代特殊性的论调,都冒有沦为历史笑柄的风险。

    2018-06-12

  •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

      1964年4月,山西长治举行晋东南专区自编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2018-06-12

  • 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入手

      在当今的学科划分中,汉字研究属于语言学,抒情叙事属于文学,它们处于不同的一级学科下面。

    2018-06-12

  • 唐小林:刘震云算什么“大作家”?

      曾有一位叫摩罗的文学批评家,写过一篇《大作家刘震云》一文,惊呼:“刘震云就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大作家”!摩批评家称,刘震云是“一位鲁迅式的作家,一位鲁迅式的痛苦者和精神探索者”,“在鲁迅逝去半个多世纪以后,他重新吹响了鲁迅的号角,向我们宣示了我们的全部耻辱、全部痛苦和独一无二的出路所在”,而这就是“一个大作家的风范与气象”。

    2018-06-11

  • “二次元”话语和我们对时代的想象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词语速生速死的时代。

    2018-06-11

  • 漫谈新诗三题

      关于“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 有人说“现在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乍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心里颇不是滋味。

    2018-06-11

  • 吴言:给莫言先生挑点儿刺

      首先必须申明,对于莫言归来,我是站在列队鼓掌的队伍中的,可以说是翘首以盼的一员。

    2018-06-10

  • 把写作视为一种基本能力

      期待写作能回到清晰表达,回到忠实沟通,期待写作反过来倒逼阅读与思考,成为当代文化真正的建设力量 一门尚处于规划中的写作课,成为清华大学今年最让人瞩目的课程之一:据悉,清华大学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并计划到2020年覆盖所有本科生。

    2018-06-08

  • 苏童:冒犯与包容的文学

      文学必须具备包容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2018-06-07

  • 周思明:对文学批评的反思

      01 在文学批评的众声喧哗中,出现了一对彼此矛盾、相生相克的声音:人们把文学出现乱象归咎于批评的不尽责,把文学批评搞成了文学表扬;但如果有批评者下定决心去搞不讲情面的真正的批评,马上便有作家、媒体人按捺不住跳将出来,将一盆盆冷水甚至脏水泼向批评者,并扣以“酷评”、“棍子”、“帽子”之类的罪名,搞得批评家们左右为难! 批评的尴尬与迷茫突出地表现在,现在的文坛庶几陷入一个共同的误区,人们总觉得作家无罪,是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而批评家则是带着原罪,应该受罚的,什么依附于作家的寄生者、附庸者啦等等,批评家就像鲁迅笔下的赵庄人看阿Q,横竖不顺眼,觉得他不配姓赵,应该逐出文坛另谋生路。

    2018-06-05

  • 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化学反应”

      通过引入“地理”概念推动新诗研究,是近年来诗歌界不时涌现的话题。

    2018-06-05

  • 城市与文学的韵味

      文学不会创建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不会因为文学而存在。

    2018-06-04

  •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他们:为一种青年写作辩护

      不完整的文学地图 近年来我主持复旦中文系“望道”读书班(现当代专业),十多位本科生参与,每半个月组织一次讨论会。

    2018-06-04

  • 张柠:小说与结构

      叙事结构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的意思叫布局结构,第二个层面的意思叫做总体结构。

    2018-06-04

  • 王家新:“上海的街”与“北京的街”

      对我们生活或访问的城市是否有独到的感知和艺术发现,这是判断一个诗人的标准。

    2018-06-03

  • 城市与文学的韵味

      文学不会创建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不会因为文学而存在。

    2018-06-03

  • 短篇的力量

      我得说,最初面对一堆杂乱的被遮盖住作者名字的参评稿时,我并没有过多的期待。

    201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