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有纸媒情怀的作家为何玩起了自媒体
我是个草根作家,是写小说的,也是自媒体小视频创作者。
2025-01-10
-
林那北:生命中的每一个阳关
前些日子,一个发育不正常的矮小男孩反复在我脑子里蹿上蹿下。
2025-01-09
-
王松:怎一个“艺”字了得
我总觉得,所谓“江湖”,并不简单,就像这两个字,甚至可以说是深不见底。
2025-01-09
-
李停:藏了又藏的小小的心
我早已决定不会硬逼自己写作,一是因为那样的生活不会好受,而我有自己想保护的生活形态;二是因为我认为任务式的写作很难真诚。
2025-01-07
-
于晓威:关于一部中篇小说的题外话
《民族文学》杂志社的安殿荣老师,这些年不断跟我约稿。
2025-01-07
-
散文写作:用“呈现”取代“陈述”
诚如俄罗斯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说:“一个恰到好处的细节可以使读者对整体——对一个人物、对他的处境、对事件,最后对时代产生一种直觉的正确的概念。
2025-01-06
-
南飞雁:飞沙,麦浪和波纹
定稿那天在七月份,我正在鲁迅文学院参加培训,大概是晚饭时,我写完了最后一段,忽然感觉很饿。
2025-01-03
-
朱朝敏:远游的我们
那天的天气好得要人灵魂出窍。
2024-12-31
-
潜心构建“香河”文学地理
从长篇小说《香河》,到《浮城》、《残月》,我完成了以“香河”为基地的长篇三部曲的创作,拿出了70多万字的《香河三部曲》,由此被著名学者丁帆先生誉为用长篇书写里下河历史变迁的第一人!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短篇小说《故里人物三记》在全国获奖,到2019年由《喊工》《大瓦屋》《罱河泥》等15个系列短篇所构成的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出版,再到2020年发表中篇小说《月城之恋》《相逢何必再相识》,并由此出版中篇小说选集《香河四重奏》,我不仅完成了“香河”书写在小说体裁上的全面涉及,而且完成了对“香河”这一文学地理的更深入更深情的挖掘。
2024-12-31
-
汗漫:重绘一种上海肖像,让记忆和情感得以新生
1 近期,我的散文集《上海记》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2024-12-26
-
“农民作家”单小花:写作,让我的世界越来越大
《樱桃树下的思念》出版后,越来越多的人把我称为作家。
2024-12-26
-
杨静南:作家不是生产肥皂的人
写作日久,有时候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写呢? 如果说更年轻时有虚荣好胜的想法,那现在,与功名心相对比,好像会更喜欢写作本身。
2024-12-25
-
另一颗跳动的心脏——《装脏》后记
1 就算是在两年前,我都未曾想到过,自己能写出这么一本书。
2024-12-25
-
《土广寸木》:行乐须及春
这本二十万字出头的小说,分别上下两部分。
2024-12-25
-
晓角:文学的救赎
我今年21岁,写作已经五六年了。
2024-12-25
-
从事小说创作后的我经常会问,小说是什么
在写中篇小说《漂亮朋友》之前,我写了十几部关于乡土味的小说,人物、故事都发生在农村,这是我第一次将人物放到了都市,第一次把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放到了小说里面。
2024-12-24
-
职业作家,职业编剧,职业间谍,本质上是相通的
间谍是一种很特别的职业,这种职业会拷问人性,辨别忠奸。
2024-12-22
-
鬼子:刘耳的由来
刘耳的名字原来叫做刘二。
2024-12-22
-
《一日顶流》创作谈:流浪的二傻子
创作《一日顶流》这部小说,首先源于我对一类文学人物的喜爱。
2024-12-22
-
余一鸣:关于公开课
大概在二十七年前,《北京文学》曾组织了一个栏目《世纪观察》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展开了对中学语文的一场大讨论,当时影响很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有转载。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