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群穿过森林》:从体验与思辨出发
当代女诗人窦凤晓荣获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的诗集《鹿群穿过森林》,共收录125首诗,是作者近年来写作的缩影和结晶。
2024-12-07
-
深情的共同体
“你的生命我的生命,原本就是一条命”,这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一首歌曲的歌词。
2024-12-07
-
《归途拾光》艺术特色之我见
去年十月,得到一本尹武平签名的散文集《归途拾光》,但当我捧读《归途拾光》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以后了。
2024-12-06
-
重返外部:关于当代小说的一个观察
腊月十五,离除夕也就十来天。
2024-12-06
-
王威廉:将众声喧哗变成人类存在的声音
01 小说的叙述是一种奇特的“连通器” 小说的语言不是象牙塔,总是及物的,要与它所构建的世界息息相关。
2024-12-06
-
银盐上的星星之眼——评吴克敬新作《仰视》
《仰视》的结尾是诗意且开放性的:“人是天上的星,一颗星就是一个人。
2024-12-06
-
《琴河流过草原》:琴声心语诗草原
读罢蒙古族作家陈晓雷发表在《民族文学》2024年第9期的小说《琴河流过草原》,被作家营造的诗意氛围深深感染。
2024-12-06
-
在“回身”中审视生命和世界——马笑泉《回身集》中的“非遗”书写
武术也被称为“国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止关乎拳脚体术,也融入了道家、儒家、兵家、中医以及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
2024-12-06
-
流动性与丰富性——“后回归时代”的澳门诗歌
关于澳门的印象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伟大的戏剧家、诗人汤显祖被流放,他从南安越过大庾岭,经过数次转徙,经山岙(澳门)往恩平、阳江、阳春、徐闻。
2024-12-06
-
倾听自然:台湾生态文学的发展与前瞻
生态文学源于对环境危机之重大关切,并以自觉的责任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
2024-12-06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结构如何“灵动”
汪曾祺写过一篇关于短篇小说结构问题的文章。
2024-12-05
-
周宏翔《当燃》:燃起人生的下半场
作品以地道的重庆话讲述了程斐然、母亲“刘女士”,以及钟盼扬、方晓棠四位女性的世俗生活。
2024-12-05
-
《一跃而下》:大鱼为何一跃而下
顾文艳有一种迷人的独特美。
2024-12-05
-
解读路遥永远是进行时
路遥离开,已有32年了,但读者对他作品的阅读热情,却持续升温。
2024-12-05
-
《阿来游记》:赤子心归处,故乡忧思情
谈及游记,《徐霞客游记》,其文既有山石的嶙峋之态,又具流水的清润之音。
2024-12-05
-
沈书枝《月亮出来》:邂逅一场乡愁的心灵之旅
“栀子静静地香着,窗子外面田里青蛙和鸣虫的声音起来了,灯灭下去,月亮一点一点把光洒过窗子,又一点一点撤出去。
2024-12-05
-
祝红蕾和她的《青春之光》
2024年9月,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焕新”,潍坊临朐作家祝红蕾作品《青春之光》入选统编新教材初中语文课本。
2024-12-04
-
农事与节气:共同勾勒精彩的文化景象
在新作《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7月推荐书目)中,作家阎海军回到熟悉的乡土,以审慎和探究的心态,从一个小村庄出发,思考农业问题。
2024-12-04
-
梁晓声随笔集《不装深刻》:被生活淹没,文学就是他的呼吸
林林总总,记得梁晓声的许多样子。
2024-12-04
-
徐兆寿诗集《凉州心经》:向西看,接地气
徐兆寿诗集《凉州心经》精选近14年来的85首诗作,除《辛丑中秋月圆有感》为五言古体诗外,其余84首均为现代诗。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