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在对传统的回望中创新发展

      《胭脂》是越剧名剧,自1962年创排以来常演不衰,且被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移植,足见生命力旺盛。

    2025-11-20

  • 《双蝶扇》美在何处

      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揭晓,其中,闽剧电影《双蝶扇》因摘得最佳戏曲片大奖而受到广泛关注。

    2025-11-19

  • 话剧《北上》:大运河畔的寻常市井与百年兴衰

      由中央戏剧学院和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创演的话剧《北上》,改编自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北上》。

    2025-11-19

  • 为什么是这些作品赢得文华大奖?

      日前,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正式揭晓,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的15部佳作脱颖而出。

    2025-11-19

  • 当古典音乐遇到二次元世界

      散爆网络与上交联合呈现《人形与时光曲》“少女前线十周年纪念盛典”。

    2025-11-18

  • 布莱希特戏剧《三分钱歌剧》:当代手法创新展现经典魅力

      说起布莱希特,爱好戏剧的人无不知其大名,这一次,北京观众得见其戏剧原汁原味的风采。

    2025-11-18

  • 水墨清风染出姹紫嫣红

      舞剧《牡丹亭》剧照 张曦丹 摄 经典的魅力,在于历久弥新。

    2025-11-17

  • 经典剧目复排与时代审美需求

      话剧《风雪夜归人》剧照 王小宁 摄 2025年堪称舞台剧经典复排的红火之年,那些留存在人们美好记忆和日常念想中的剧目,如今又可以成为跃动于现实中的艺术享受,怎能不令人由衷欣喜。

    2025-11-17

  • 艺术节“自定艺”:向沉浸式剧场发起挑战

      成年观众能不能在表演区域随意走动?大量运用声光技术的“无情节”表演,该出现在美术馆还是剧场?观众看到“带有真人表演的装置作品”,还是“以大型装置作为舞美的特殊表演”?这些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新创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带给观众的开放式挑战,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全世界文化创新的竞技场,让观众也投身这场艺术家的创作风暴。

    2025-11-14

  • 从水乡到世界的戏剧之路

      今年,是乌镇戏剧节的“本命年”。

    2025-11-14

  • 用评弹,对话“看不见”的真实

      近年,孙甘露小说《千里江山图》被改编为舞台剧、影视剧等不同形式,从立体化的视听层面让更多人感知文学的魅力。

    2025-11-14

  • 并非每部茅奖小说都适合舞台

      当下剧坛,改编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方兴未艾。

    2025-11-13

  • 我时常觉得,那个宝玉就是我自己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我有幸因越剧《我的大观园》,获得第十八届文华奖·表演单项奖。

    2025-11-13

  • 赛制革新破解获奖作品昙花一现困局

      在舞台艺术领域,文华奖始终是衡量专业创作水准的重要标尺。

    2025-11-13

  • 从文学到话剧的鲜活范本

      近期,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精心打造“艺海秦风”平台,为陕西人艺的《生命册》《平凡的世界》《主角》《白鹿原》以及《星空与半棵树》五部作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机会。

    2025-11-12

  • 歌剧电影: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歌剧魅力

      近期,以“光影舞台 和美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托斯卡》《卡门》《唐璜》《爱丽丝地下奇遇记》《山海情》等多部国内外歌剧电影在全国31座城市的90家影院相继展映。

    2025-11-12

  • 以文化为烽火:历史回望与时代烛照

      佟瑞敏(左一)在原创话剧《点翠》中饰演京剧名伶方玉珩。

    2025-11-10

  • “欧洲戏剧躺进了ICU,我想救救它”

      邵宾纳剧院艺术总监、《理查三世》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

    2025-11-10

  • 坚守剧种的特色就是最大的保护

      阿宫腔《白蛇传·断桥》剧照 新昌调腔《白兔记·出猎》剧照 朝鲜族唱剧《春香传·狱中相逢》剧照 邵武三角戏《姑嫂观灯》剧照 “每一个稀有剧种,都扎根于一方水土。

    2025-11-10

  • 守古韵 融新声

      11月4日,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古韵稀声”稀有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2025-11-10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