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一个“普通男人的前半生”
2022年的上半年,大部分的时候我都待在小小的一间宿舍,上课、核酸、读书,运气好的时候能够下楼活动,和研究生公寓里的小猫亲近。时间过得比能够出门的日子慢得多,也静得多。甚至因为早饭供应时间的限制戒掉了熬夜的习惯。那段时间与人的接触减少许多,想要表达的欲望却与日俱增,于是心中渐渐有了认真作一篇小说的想法。但写什么,想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又成了另外的难题。
我常觉得自己不算想象力丰富的人,但似乎还有一些想要探寻真实的好奇与冲动。那段时间,网络中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排山倒海般涌进每个人的生活,悲伤的、鼓舞的、沉重的、无奈的,汇成了一股宏大的虚无。随着信息的流转、消亡,我更急切地想要寻找一些切实可以触碰得到的东西。于是在夜晚的时候,我开始回忆许多身边的人,他们的样貌、性格、经历、家庭、职业,企图在他们浩瀚的往昔世界中找到草蛇灰线般的因果,正如台湾作家黄丽群所说的找到“命运里的小机关”,理清是什么触发了它。
《而立》的故事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萌芽,变得越来越清晰。在一个傍晚,我终于写下了主人公说的第一句话。《而立》中刘烨成的原型是我在现实中一同长大的人,我的成长中规中矩,他的生活却似乎总处在一种晃晃悠悠、含混不清的状态。时而脱轨、时而沉默,充满世俗的欲望,却又在某个瞬间突然地豁开一道窄口,让人看到他曾经失去的真与爱,创伤与真相。而在我看来,那些“豁开的窄口”,或者说人生的背面,才是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关键。每一个人都有别人看不到却支撑着他的“背面”,这便是我当时想要在他身上寻觅到的、关于人的哀婉真相。
记得写完《而立》的那天晚上,我又翻开了自己手机里的备忘录。得益于云备份技术,我往下翻去,看到2015年某天的晚上,我写给自己的一句话:我喜欢故事,希望以后我能够成为一个写故事的人。现在,虽然写作的历险才刚刚开始,但也终于算是迈出了脚步。
更多
肉身撞AI, 能否快哉?
“现在AI的形象有点像白雪公主后妈的那块魔镜,问它问题的时候,问话者背后都潜藏着一个需要的答案方向——它说得好听,就对;说得不好听,就有问题——这是魔镜对面的人的问题。”
更多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经量化统计后呈现出怎样的整体样态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