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专辑
来源:文艺报 | 周明 陈漱渝 李小慧 杨扬  2021年06月18日07:15
关键词:现代文学 茅盾

茅盾(1896.7.4—1981.3.27)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文艺报》的创办者。李健吾曾经说过:“茅盾先生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没有一位中国作家比他更其能够令人想起巴尔扎克”。他坚持真理和进步,追求共产主义,青年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28年之后,他同党虽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仍然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化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茅盾先生临终前恳切地向党提出,要求在他逝世后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恢复茅盾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逢茅盾先生125周年诞辰,逝世40周年,本报特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刊发纪念文章如下,深切缅怀茅盾先生的精神风范和不朽贡献。

——编 者

周明:我的心向着你们

茅盾先生逝世后的几天,我因工作关系,先后数次到先生的家里,去为刊物挑选先生的遗作和照片,同时也去慰问先生的亲属。交谈中,对于先生生前没有听到中央关于恢复先生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的决定,我们都深深地感到惋惜和遗憾。我问茅盾的长子韦韬,你怎么没有及时上报这两封重要的信件呢?韦韬说,父亲是1981年3月27日凌晨去世的。3月14日,在他从较严重的昏迷中醒来后,大概是有预感,他提出想坐起来写两封信,他说,我还有两桩心事呢。这是他久久埋在心里的愿望。韦韬委婉地告诉他:你现在坐不起来了,没有力气写字,你口述,我记录好了。很快,韦韬记录完毕,先生看过之后,点点头,这时,他却执意要儿子扶他起身,勉强握起笔,郑重而颤抖地在致党中央的信上签了沈雁冰三个字,在致中国作家协会的信上签了茅盾二字。他交代韦韬,这两封信要在他去世后再上交给党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陈漱渝:茅盾,鲁迅的战友

早在青少年时代,茅盾就是我心目中的文学巨人。我在语文教材上熟读了他的《白杨礼赞》,知道他不仅作品文情并茂,而且还有一番颇为传奇的革命经历。后来在大学读中文系,老师讲左联时期的文学,除开鲁迅杂文之外,作为里程碑式的巨著就只有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国终于出现了巴尔扎克式的“历史的忠实记录员”,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这部作品诞生直到今天,虽不断有批评家指出它的不足之处,但也正如鲁迅当年所说:“现在也无更好的长篇作品。”在阅读《子夜》的同时,我又拜读了茅盾用漫谈形式撰写的一部文艺论著《夜读偶记》。一打开书,“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新浪漫主义或现代派”,这些概念纷纷扑入眼帘。虽说我至今仍未能领会全书的精神,却深切感受到作者学识的渊博和文学追求的执著。新时期有人提倡“作家学者化”,我第一个想起的典范就是茅盾。后来师兄张小鼎担任《茅盾全集》的责编,陆陆续续寄给我一些样书,我自己也陆陆续续在买,但至今也没买全。我参与编注过《鲁迅全集》,最全的只有18卷,而《茅盾全集》竟多达43卷。可见这是一座看不到顶的山,是一个望不到边的海。【详细】

李小慧:心香一炷祭茅盾

今年的7月4日是我们尊敬的茅盾先生125周年诞辰,他离开我们也有40年了。我和茅盾先生的孙子沈韦宁联系,他身在海外因疫情无法回国,但深深的怀念之情直抒胸臆,他委托我联系亲朋和挚友到茅盾故居拜谒先生。我们带着他的一捧鲜花和心香一炷,在茅盾先生生前的居住地回顾老人家的一生和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茅盾先生活着的时候,我们都还懵懂无知,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历史地位的人。他在我眼中就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并没有特别珍惜和这位老人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日常,总觉得日子有的是,根本不去想他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也会老去。但是,在他离开我们40年的每个日子里,无论是文学界、出版界,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无论是从事文学工作的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人,无论是老百姓还是专业研究人员,对茅盾先生留下来的思想及文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没有被人们遗忘,无处不在,而这位老人的音容笑貌就像驻在我们心里,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连他从解放初期到70年代工作和居住的文化部宿舍“朝内大街203号”大院里的“毛孩子”都时常聚在一起追忆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详细】

杨扬:有关茅盾先生文学成就的思考

茅盾的文学成长不是孤立现象,与鲁迅和郭沫若非常相似,茅盾的文学成就的获得,与他勇于走出封闭的小天地,来到一个开阔的社会空间,感受时代风云的激荡,结交一帮有志于中国社会变革的先驱人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鲁迅是离开了绍兴,经由南京去日本,从而获得了人生的解放;郭沫若是脱离了闭塞的四川,经由上海到日本,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气象,那么,茅盾是从浙江乌镇走出来,经由北京求学,后又落户、谋职于上海,在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开始了人生的历练。没有这种广阔的人生舞台的选择,是万万不可能上演他后来的精彩人生。但茅盾与鲁迅、郭沫若也有所不同,年轻时的茅盾没有出国留学的经验,对异国他乡的放逐生活,要到1928年大革命失败流亡日本后,才有真切的体会。但茅盾比鲁迅、郭沫若幸运之处在于,从开始走向社会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与中国最大的现代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联系在一起。商务印书馆不是单纯的出版机构,而是汇聚了一大批文化精英的文化中心。茅盾就是在这样一个新式知识生产、出版和发行的机构中开始自己的人生事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