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太庙文物腾退项目全部签约
分享到:
来源: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3日10:57

本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贺勇)“73户居民将全部从太庙区域迁出。”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获悉:截至目前太庙文物腾退项目签约率达到100%。下一步,待所有居民腾退后,将根据有关规划进行房屋拆除及环境整治工作,最大限度恢复太庙历史格局及风貌。

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本朝先祖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200余亩,其建筑遵循周代“左祖右社”的规制,与社稷坛相对,是北京保存完整的大型明代殿式风格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轴线申遗确定的14处遗产点之一。1950年,政务院会议决定将太庙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划归北京市总工会,并于当年“五一”作为首都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由于历史原因,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太庙东北角区域、体育场看台下、故宫端门东墙下共有73户居民在此居住。

保护好古都风貌这张“金名片”,其中最基础、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把不合理占用的文物腾退出来。2018年,按照北京新版总规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下达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任务,要求基本完成太庙、社稷坛、天坛内住户文物腾退。

北京市总工会与东城区政府建立联席会制度,成立太庙文物腾退项目指挥部,落实资金和协调房源,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腾退方案。11月22日正式启动签约,并已完成全部居民的签约工作。至此,2018年中轴线遗产区范围内重点文物腾退任务全部完成。

访谈更多

温新阶:在生活的湖底采撷珍珠

“故乡,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她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土地。因为有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才让这片土地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沦。”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银钟暗哑

本文是一篇以自然感悟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一次山间漫步的细腻记录,展现了银钟花的静美与山野的永恒韵律。

诗歌 | 后来(外四首)

不知道月光和泪光 哪盏先亮

诗歌 | 高梁铺行(外一首)

人站堤岸 仰首看不到这座楼阁,唯有 置身最高层,和它一起放目 才是看见了清晖阁

散文 | 河流一样的故乡

《长江本纪》

散文 | 夏意脩然

这是一组描写乡村夏天的散文诗,也是一组寄居乡村的心灵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