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团走进安徽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晓晨  2018年09月05日15:51

9月3日,中国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团走进安徽合肥,开始了为期10天的深入采访考察活动。采访团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任团长,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知名作家、编辑、记者参加活动,这也是中国作协庆祝改革开放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三个采访团。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爱华等参加活动。

李锦斌书记与铁凝主席交流

铁凝(左一)、阎晶明(右一)、虞爱华(右二)一行与季宇(左二)交流安徽文学创作情况

9月3日下午,采访团甫一抵达合肥,铁凝一行就去看望了安徽作家季宇。铁凝代表中国作协向季宇致以亲切问候和真挚的祝福,并希望他多为中国作协的工作建言献策。此后,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合肥会见了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行。

采访团在岳西县石关村小栊中心村考察茭白扶贫产业

采访团参观当地种植大棚

走访岳西县石关村小栊中心村贫困户,了解当地扶贫攻坚状况

中国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风暨“全国知名作家看安徽”活动安徽岳西座谈会

9月4日,采访团一行前往岳西县石关村小垅中心村采访考察当地扶贫攻坚的有关情况。岳西是安徽省第一个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作家们在村子里考察扶贫茭白产业,走访贫困户。在农户家中,大家仔细询问贫困户过去和如今生活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地精准扶贫落地落实落细的过程。采访结束后,采访团一行举行座谈会,听取当地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结合在安徽的所见所闻,作家们提问题、谈感受,大家认为,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安徽确实是特殊的重要的一个地方,岳西石关的这个小村庄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大变化。这片土地拥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大家会好好珍惜、充分利用短暂的采访机会,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写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故事,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

在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考察采访生态旅游

在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考察采访生态旅游

9月5日上午,采访团驱车前往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采访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脱贫的有关情况。发展乡村旅游给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地村民的生活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苍茫的大别山中,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故事打动了作家们的内心,在脚踏实地的行走中落地生根,终有一天,这些丰富的素材一定会在作家们的笔端流出,变成一部部改革开放的动人篇章。

彭学明、刘醒龙、陈世旭、彭见明、邵丽、王跃文、腾贞甫、许辉、许若齐、吴琪捷、凡一平、陈东捷、钟红明、司敬雪、董宏君、闫宏伟、孔海蓉、魏远峰、陆梅、黄咏梅、向娟、李虎、单小花、范党辉、王选选等参加活动。

采访团在石关驻地合影

采访团在岳西县石关村茭白种植地合影

访谈更多

以“通”与“融”建构文学空间

“至于说学者创作小说有哪些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概而言之,我认为一是艺术选择有一个较大的参照系,二是方法、技巧有更多的取法对象,三是对创作对象的理解有更多的理性自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拟古的嗓音(组诗)

如果一滴雨珠的独立尚未成形 秋风赋予湖面的栅栏有何意义

散文 | 他们

这篇写于阿婆去世一周年纪,当离去的那一刻线松了。风雨兼随,他们终将于平行世界或将重逢,把他们的妈妈还于他们,他们依旧是他们:是他们,成为他们,而铭记他们

散文 | 开在生命里的合欢花儿

故乡小院的蓉香树,它曾经不止生长在家乡贫瘠粗粝的土地上,更生长在我的心里、我的生命里。它见证了我奋斗的足迹,承载了我沉甸甸的乡愁,是我精神的后花园。即使它湮没于尘烟,但

散文 | 中卫的羊皮筏子

黄河水浑,自西而东,奔流不息。中卫一带,水势稍缓,泥沙沉积,便有了羊皮筏子的用武之地。

散文 | 晋祠:跨越时空的心灵归处

文章以游历晋祠的经历为线索,展现其作为太原文化核心的历史地位。作者对比西安大雁塔等多地地标,突出晋祠的独特价值,回忆过往走马观花的游览,详述此次独自探寻时的深度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