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百作纪念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十周年
陈沫吾书法作品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在四川省文联、成都市文联的指导和汶川县文联的协助下, 《现代艺术》杂志社策划了“新时代新汶川—— 《现代艺术》诗书画影百家百作文艺记忆”专题,面向全社会公开邀约以“新时代新汶川”为创作主题的诗歌、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共计100位艺术家100件作品。书法板块包括了四川省内书法名家谢季筠、舒炯、黎光成、赵安如、钟显金、陈沫吾、邓代昆、魏爱臣的主题创作,他们用翰墨挥洒出了川人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状态,其中谢季筠、舒炯的作品用流畅的线条和厚重的笔墨传播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家赵安如采风之时有感于巴蜀大地的生机盎然,自作词《满江红·改革开放颂》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对新时代的赞美。美术板块中,多幅中国画、油画、版画描绘了汶川发展的新面貌和风土人情,一幅幅作品再现了更加美丽的汶川。摄影板块则通过对光影视角独特的理解,对瞬间画面的捕捉,向观者展示了汶川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多
苏童:写作服从于隐蔽的“文本暗磁场”
“文本是暗磁场,隐蔽的磁力引导你的叙事方式,故事的走向,甚至决定你每一个句子。其实我的写作从未刻意要关注什么,舍弃什么,只是服从那个磁场而已。”
更多

他数理化三科才考了25分,却决定弃文学理
“我本来的确很喜欢文科,但是现在我觉得学文科救不了中国。”
更多
散文 | 夕潮心海
文章回忆初遇海边夕阳的狂喜与七年后的沉静,及如今对黑夜微光的凝望,反思现代生活中心灵与自然的疏离,感悟微光的价值。
散文 | 泥泞里的晴空
《泥泞里的晴空》以雨为引,书写异乡泥泞中的挣扎与成长。从初入社会的窘迫到扎根立足的坚定,在冷雨与暖意交织间,于艰辛泥泞里望见希望晴空,藏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笃定。
散文 | 古桑洲记
描绘湘江绿洲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变迁,记录探访株洲古桑洲的见闻,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态思考。文中“飞鸟如信使丈量传统与现代的距离”等意象,凸显文学性表达。
散文 | 整个夏天试图去寻找呼伦贝尔草原的风
风裹挟着草种、尘土、羊群的碎语、马匹的汗息,甚至还有远方朋友零落的名字,浩荡地穿过我,穿过我的眼眸,穿过我的胸膛,穿过我浩大的寻找和相认,又奔涌向天边
诗歌 | 我们讨论了话题(外三首)
刀锋或者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