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黑一雄:《我辈孤雏》给我的麻烦超过其他任何一本书
“ 我对三十年代的 上海 非常迷恋。
2018-11-21
-
《水浒传》在德国:近两百年的遇见与等待
《水浒传》早期的选译,重在冒险和艳情元素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最早被译介给德国读者的要数《水浒传》。
2018-11-20
-
罗伯特·麦克法伦:我以为自己很了解大山,直到我捧起这本书
编者按 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英国作家、学者,著有“行走文学三部曲”,2013年他受邀成为布克奖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会主席,《格兰塔》(Granta)前主编称他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
2018-11-19
-
张定浩《竭尽全力的轻盈》:跟着自己的心写作
J.D.塞林格逝世之后,像对待任何一位杰出的已故作家一样,我们一直以两种方式在缅怀他,一种是重新咀嚼他乏善可陈的轶事,而塞林格拒绝轶事的隐居生活旋即成为最大的轶事;另一种是重新解读他为数不多的小说,貌似同情地理解霍尔顿和格拉斯家族的精神境遇,貌似公正地评价其社会意义。
2018-11-18
-
作为封印的词语——阿甘本与诗的终结
倘若我呼唤,究竟有谁在天使队伍中倾听?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哀歌一 一、颂歌与哀歌: 从里尔克到荷尔德林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里克尔的《杜伊诺哀歌》晦涩难读。
2018-11-17
-
当代拉美文学中的老年叙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部小说书写的都是时间的流逝,“变老”是所有故事的主题。
2018-11-16
-
追风的勇气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comfort zone”,中文或可译为“舒适区”。
2018-11-16
-
《珀金斯的帽子》:忠于某些事实、情感,也忠于幽暗的自己
“他总是戴着帽子, 一顶七号大的灰色浅顶软呢帽, 哪怕在办公室一个人看稿时也戴着。
2018-11-16
-
荒野的召唤:艾米丽·勃朗特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2018年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诞辰200周年。
2018-11-14
-
希腊众神与希腊众人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盐野七生,相比于作家,她更像一个侠女。
2018-11-13
-
在黑暗中发现人类生命力的光焰
荣格说:“错误也是知识建立的基础。
2018-11-12
-
婚姻的罗生门和“不可靠叙事”
吉莉安·弗琳的《消失的爱人》开启了暗黑系婚姻的小说叙事。
2018-11-12
-
微妙的精神印记
战争不曾侵略的地方,并不意味着那里波澜不惊。
2018-11-08
-
我为何翻译《西藏的感动》
熊育群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西藏的感动》在意大利出版了,它一面世就受到了意大利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2018-11-07
-
对外翻译与出版应从粗放转向精准
自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强烈的现代性与“面向世界”的诉求,人们热衷于翻译、引进各类西方著作,这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外传,由此造成了“内传”与“外传”之间的严重失衡,也可以说是文化上的“逆差”。
2018-11-07
-
纸上任侠终觉浅
在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腾飞的20世纪60年代左右,作为众多流行类型小说(genre fiction)的一种,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可谓是港台新派武侠作品里当之无愧的经典。
2018-11-07
-
十年磨一剑 与经典同行
您手捧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是英国史学家威廉·霍斯金斯的代表作,该书及其作者在英国学界和民间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书是经典,作者是名家。
2018-11-04
-
瓦桑/利奥与娜塔莉·戴维斯的双重世界
在新文化史热潮渐趋平静后,戴维斯探索出进一步推进历史学“去中心”的路径。
2018-11-02
-
阿多尼斯的短章:“我谈论虚无,却把奖赏赐予生命”
《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译林出版社,2018年10月)是旅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歌短章选集。
2018-10-30
-
李新梅评《“百事”一代》:俄罗斯社会现实的讽刺力作
1999年,佩列文发表了轰动俄罗斯文坛的长篇小说《“百事”一代》(Generation“П”)。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