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茨杰拉德:越写,越不愿妥协
菲茨杰拉德认为《我愿为你而死》中的一些故事非常出色,更多地出于个人原因而非经济考量,他对编辑们希望他写爵士乐和酒精、美丽的酷女郎和令人思慕的帅气男孩而拒绝了这些小说感到深深失望。
2019-01-25
-
雷蒙德·卡佛:未竟的长篇
卡佛去世后,他的妻子苔丝邀请前来吊唁的客人们参观了丈夫的书房。
2019-01-24
-
魂飞,虎慿,鬼云——多和田叶子和语言的魔法
1 2010年7月,在“井上厦先生告别会”上,丸谷才一所展示的文学示意图令我印象深刻。
2019-01-24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加莱亚诺的拉美故事
本学期我开了一门拉美文学课程,最后一次课上,带同学们共读的书是乌拉圭著名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 1940-2015)写于1971年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以下简称《血管》)。
2019-01-23
-
一场没有海图的航行:平成三十年日本文学回顾
日本平成年代即将于今年结束,回顾平成三十年来的日本文学,有哪些书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世态炎凉,又有哪些曾经引人瞩目的文学动态?前不久,《读卖新闻》编委鹈饲哲夫围绕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9-01-22
-
“阿基琉斯之盾”的城市文明意象
谈到古代希腊,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索福克勒斯、苏格拉底等一长串人名,就会从曾经的数学、生物、语文、哲学等学科的课本上跳出来,再加上奥林匹克、掷铁饼者、雅典卫城、民主政治等一系列专有名词,就组合成一个“言必称希腊”的“古希腊”(前800年-前146年罗马征服)印象。
2019-01-22
-
《巴尔干两千年》:历史如何变成幽灵
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里提到了“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幸福的国家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幸。
2019-01-22
-
《曾几河时》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十三个故事》作者戴安·赛特菲尔德近期推出的新书《曾几河时》,是一个蕴含丰富想象、激动人心的故事:三个小女孩莫名失踪,令人痛心,也随之给小镇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2019-01-21
-
为捍卫人性而战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指的是波兰摄影师威廉·布拉塞,他于1940年8月31日遭纳粹逮捕,随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2019-01-21
-
用一生时间去守护“纯粹无瑕”的文学
在 《波拉尼奥小说的几何学》一文中,哈维尔·莫雷诺将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描述为一个不完整的直角三角形。
2019-01-21
-
露西·杜根:日常平淡声调里的深重后景
大约很少有人的博士论文一半是诗歌,一半是论文,澳大利亚诗人露西·杜根正是这样一位不寻常的作家,她的诗集《记忆之壳》《白泥》《游离者》《守护神》等在多国出版,并荣获多个国际诗歌奖项。
2019-01-21
-
老子《道德经》:德语世界最热的中国典籍
作为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道德经》的德语译本众多: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克努特·瓦尔夫主编的《西方道学目录》第六版中,收录的从1870年到2009年《道德经》德译本,计有103种之多。
2019-01-21
-
19世纪英国的边缘诗人及先锋叙事
威廉·布莱克 在英国浪漫主义诗坛中,以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为代表的老一辈诗人,以及以雪莱、拜伦和济慈为代表的新生派诗人已经成为公认的“浪漫主义六杰”。
2019-01-19
-
柏拉图的理想心灵——读《理想国》第十卷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最高理想。
2019-01-18
-
读《小偷家族》:所等之人,现身迟
初枝和亚纪参拜完水神,随手顺了两个签,初枝奶奶抽到的是末吉,亚纪看了一眼那神签,上面写着:“所等之人,现身迟。
2019-01-18
-
黑塞童话《鸢尾花》:他想说的是他自己
作为一个精神上的东方人,黑塞能够清醒地察觉到世界是一场悲剧的狂欢,虽身在其中无法彻底逃脱,却可以通过自省找到保持清明的途径。
2019-01-18
-
马丁·艾米斯回忆录《经历》:玩转“时间之箭”
在中国,马丁·艾米斯不算顶受欢迎的英国作家。
2019-01-18
-
美国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始末
【编者按】 巴尼·罗塞特,二十世纪美国出版界风云人物,1922年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是银行家、犹太人,母亲则信奉爱尔兰天主教。
2019-01-17
-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2008)在1958年以发表在《新时代》杂志的开山之作、中篇小说《查密莉雅》一鸣惊人,轰动前苏联文坛。
2019-01-16
-
重译《复活》
刘文飞,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曾获得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第二届“阅读俄罗斯”奖和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