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疫情视野下的痛与爱
在极端情况下,人性会呈现出何种姿态?针对这一问题,无数虚构作品利用末世设定,试图作答,其中包括1995年出版的葡萄牙语小说《失明症漫记》。
-
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面对灾难的方式
在完成《战争中没有女性》一书后,很长一段时间,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不敢正视由于磕碰而流鼻血的孩子,因为那会让她想起流血的往事,那些因战争而永久留下创伤的人们。
-
托尼·朱特论《鼠疫》:时代道德困境
我们今天刊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论<鼠疫>》一文,是托尼·朱特为企鹅出版社出版的《鼠疫》撰写的序言,发表于2001年11月的《纽约书评》,后集结于文集《事实改变之后》(中译本由三辉图书2018年出版)。
-
重读《鼠疫》:在荒谬和无助中重拾希望
加缪的长篇小说《鼠疫》写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地点是阿尔及利亚的地中海海滨城市奥兰。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云游》:在被跨越的所有界限中
于是,作者、译者。
-
“轻描淡写”:扎加耶夫斯基论艺术与人生
“1990年代后期,每年春天我都会在休斯顿待上一阵子,像切斯瓦夫·米沃什一样——他在克拉科夫和加利福利亚之间往返奔波,然后回到位于伯克利的一所小房子。
-
“门罗景观”中的后女性主义微观政治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像一阵旋风将门罗吹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其作品传播速度之快以及力度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位年长的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知性而温婉的照片便出现在中国多种报刊杂志上,人们对门罗的名字从陌生到熟悉,其作品也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
作为隐喻的疾病——世界文学中的瘟疫书写
1 “疾病是生命的阴面”,苏珊•桑塔格在她《疾病的隐喻》一书的引子中写道,“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
-
每一篇都是他们留给世界的“最后告白”
《最后的访谈》 全套六册 中信出版社 20世纪孕育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文学大师。
-
《我的隐藏人生》:成为自己是终身的事业
《我的隐藏人生》 [巴西] 玛莎·巴塔莉娅 著 龚沁伊 译 文汇出版社 作为一部处女作,巴西作家玛莎·巴塔莉娅所著的《我的隐藏人生》无疑是成功的,自出版后,连续风行多国,简体中文版亦由文汇出版社于2019年11月推出。
-
读加缪《鼠疫》:重负与幸福
阿尔贝·加缪文字的穿透力,让人联想到他笔下地中海沿岸蒂巴萨夏日耀眼的阳光。
-
《资本论》与文学经典的思想对话
内容提要:马克思对西方文学经典的研习与化用,内在地促进了他的思想发展与理论建构。
-
《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集》:“赋予庸常生活以其应有之美”
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集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合集。
-
《遗失的灵魂》:丰富地活着
《遗失的灵魂》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山东画报出版社 我们不来讨论灵魂的事。
-
《金鱼缭乱》 :那些穿透岁月的隐秘热情
《金鱼缭乱》 (日)冈本加乃子 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鱼缭乱》收入了日本传奇女作家冈本加乃子(1889-1939)的八篇短篇代表作品。
-
经典文学的哈哈镜,乏味生活的礼炮
《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 (英)斯黛拉·吉本思 巴扬 译 新星出版社 1931年,时任报社记者的英国作家斯黛拉·吉本思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提到,自己厌倦了庸碌而喧嚣的办公室生涯,计划将创造力付诸纯文学创作,写出一本“好笑的书”作为送给老朋友的礼物。
-
《尤利西斯》引发的战争
【编者按】1882年2月2日,詹姆斯·乔伊斯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
-
俄罗斯文化影响中亚东干文学发展
东干族是一百多年前陕甘回民迁居中亚的华人后裔,现已发展到10万余人,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
它揭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假面
《她的名字是》 赵南柱 著 徐丽红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在这个文学阅读式微的年代,韩国作家赵南柱凭借《82年生的金智英》创造了韩国文坛的奇迹。
-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我们的爱困难重重
詹姆斯·鲍德温 在詹姆斯·鲍德温的诸多作品里,街道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