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疯女人说话”:《茫茫藻海》与经典改编
改编或续写名著通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
《女性时代》:女性的“苦难”书写与创伤复原
叶莲娜·奇若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群的形成与女性文学的崛起”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一个亮点,女性作家希冀用女性独特的视点——女性独特的文化立场来赢得女性在历史言说中的权力,书写几百年来未被揭示的女性生命体验。
-
讣告虽以死亡开始,但我们阅读的是生命
电影版《长日留痕》一开头,那位出了名克己守礼的大管家史蒂芬斯先生,正在服侍达灵顿公馆的美国新主人,为他送上烫平的报纸和烤好的土司,也许是新主人想找个话题夸赞一下大管家的尽职、尽责,便挑起了一个话头,“为什么我喜欢你准备的报纸?”史蒂芬斯不语。
-
弗罗斯特的诗歌
《弗罗斯特作品集》(全三卷),[美] 弗罗斯特著,曹明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版,288.00元 新近出版的三卷本《弗罗斯特作品集》囊括了弗罗斯特一生创作的全部诗作共437首(计16033行),并收编有戏剧作品3部,以及随笔、小说、讲稿和书信共计88篇。
-
艾伟读门罗《逃离》:逃离或无处可逃
逃离一直是文学的母题。
-
俄罗斯诗学研究的大检阅
收到程正民教授寄予我的六卷本跨文化研究丛书“20世纪俄罗斯诗学流派研究”,十分高兴。
-
紧急时刻的纽约与 ……诗歌的冥想
《紧急中的冥想》(Meditations in an Emergency,[美]弗兰克·奥哈拉著,许舜达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四月降临。
-
文学纪年:在瘟疫蔓延的年代
回望历史,就会发现,人类不过是兜兜转转,天花、流感、疟疾、鼠疫、麻疹、霍乱……瘟疫一直不曾远离,不幸成为亲历者,每个人都会变成历史的碎片,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往往催生出许多关于人性的故事。
-
村上春树:作为准经典小说的《漫长的告别》
身为名作家的钱德勒 最初读到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是在高中时期。
-
文学是纪念小事情和小人物的一种仪式
日常生活的巴洛克式画卷 长篇小说《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史诗”级别的大厚书。
-
人类曾经伫立,现在也还在这里
《美国天使》 圣塞巴斯蒂安是基督教艺术中的圣徒形象之一。
-
肖一之读《瘟疫年纪事》|瘟疫中的游荡者
1665年盛夏,人口五十万的伦敦城一改往日的繁华喧嚣,令人不安的寂静笼盖四境。
-
护士的故事:跟着她一起穿过病房,从出生到死亡
【编者按】英国作家克里斯蒂·沃森的第一部小说《远方小小的太阳鸟》(Tiny Sunbirds Far Away)就获得了科斯塔奖长篇首作奖,第二部小说《女人当国王的地方》(Where Women Are Kings)也颇受称赞。
2020-03-20
-
我写《波兰文学史》
波兰自公元966年梅什科一世建国以来,到现在1000多年了,这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它的历史上,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哥白尼、肖邦和居里夫人这样的世界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伟人之外,她的文学在西方乃至世界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
《追忆似水年华》是某种法国文化的堆积场
【编者按】 《记忆之场》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深具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
-
他翻越侦探小说的藩篱进入了经典文学世界
雷蒙德·钱德勒 在《和博尔赫斯在一起》一书中,作者记录下博尔赫斯的一个观点:侦探小说比任何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更贴近亚里士多德对文学作品这一概念的界定。
-
最糟的小说结尾: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编者按】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hen),曾任英国知名出版社哈钦森(Hutchinson)、霍德与斯托顿(Hodder & Stoughton)的出版发行总监,并创建了理查德·科恩出版公司(Richard Cohen Books),经他编辑的作品曾有多本荣获普利策奖、布克奖、科斯塔奖等,超过二十本书曾位居英美各大畅销书榜单之首。
关键词:  理查德·科恩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小说2020-03-17
-
《黛西·米勒》:死于罗马热,死于身份焦虑
【引言】1978年,遭受癌症折磨的苏珊·桑塔格完成了《疾病的隐喻》,疾病的切肤体验和日常遭际,让她获得了一种观察角度,对文学传统中的疾病话语予以审视和剖析。
-
另辟蹊径,以待来者——评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
人不仅有思维、情感和言行,还有身体。
-
白居易诗歌在日本
在唐代,中日文学交流空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