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自然”背后的逻辑
《征服自然:水、景观与现代德国的形成》 【美】大卫·布莱克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歌德笔下的“维特”,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热爱大自然的少年,他将自然视作未被玷污的、神圣的“乐园”。
-
黄昱宁︱当简·奥斯丁遇见博弈论
《简·奥斯丁的谋略》 [美]崔时英著 游嘉、王苇霖译 格致出版社 2020年5月出版 一 儿时读简·奥斯丁,对小说里那些急着嫁女儿的妈妈们如何在日常细节里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印象颇为深刻。
-
《愚人沙利》:读懂美国底层民众的挣扎与人性
多年前,当我感到不堪生活重负时,我曾梦想隐居到纽约北部的某个偏远小镇中,作为永久住客入住一间荒凉破败的旅馆。
关键词:  愚人沙利2020-04-28
-
封城之时读《中间的英格兰》
2019年秋,英国的议员还在为脱欧吵吵嚷嚷,每晚的议会都上演一场牵动民众血压的政治连续剧。
-
读不尽的《猎人笔记》 | 王立业教授解读屠格涅夫
六年前我参加了北京大学担纲的一个国家重大社科项目——《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我负责《屠格涅夫小说研究》专章的撰写。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中的激情
别尔嘉耶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于1923年在布拉格首次出版,它凝聚了别尔嘉耶夫许多年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不间断的思考,因为在此之前,他写有《大法官》(1907)、《斯塔夫罗金》(1914)、《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关于人的启示》(1918)、《俄罗斯革命的精神实质》(1918),并于1921年至1922年间在“宗教文化民间学会”作了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系列讲座,最终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结集出版。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巴赫金别尔嘉耶夫2020-04-26
-
激励生命的延续
长久以来,各种流行疾病一直是世界各国小说家关注的主题。
-
程虹的《宁静无价》:于无声处说“无价”
《宁静无价》 程虹著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十年前就首版问世的有关英美自然文学研究的专著,十年后,作者又对该书进行了适当调整形成增订版而再度发行。
-
托比·利希蒂希评《无限边形》|生产创伤记忆的小说流水线
一个十岁的巴勒斯坦女孩在从糖果店回家的路上,死于以色列边境卫队的橡胶子弹。
-
于无声处说“无价”
这是一部十年前就首版问世的有关英美自然文学研究的专著,十年后,作者又对该书进行了适当调整形成增订版而再度发行。
-
张伟劼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乌尔比诺医生抗疫记
张文宏医生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会在差旅途中读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
昆德拉评《百年孤独》:向小说的年代告别
昆德拉 重读《百年孤独》的时候,一个奇怪的念头出现在我脑海里:这些伟大的小说里的主人翁都没有小孩。
-
《菊与刀》的第16个中文译本
“术业有专攻”。
关键词:  菊与刀2020-04-19
-
阿多尼斯:中国“是光的迸发”
诗人阿多尼斯 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最新出版的诗集《桂花》,记述了此前中国之行的所见所感所思。
关键词:  阿多尼斯2020-04-19
-
莎士比亚的精神疫苗
1665年伦敦大瘟疫 资料图片 【光明书话】 灾难历来是戏剧叙事的重要内容和主题。
-
高乃依、伏尔泰与他们的俄狄浦斯故事
【编者按】 在这本题为《审美无意识》的书中,法国哲学家朗西埃并不是使用弗洛伊德的概念来解读文学和艺术作品,相反,他关心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解释会在证明精神分析概念的当代价值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
“白银时代”诗人展现全新认识维度
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出品的“双头鹰经典”是着力推荐俄苏“白银时代”文学经典的丛书。
-
王尔德童话:徘徊在爱和伤之间
查尔斯·罗宾逊为王尔德《自私的巨人》所绘插图 王尔德是个天才,他虽然只写过九篇童话,但他和安徒生一样处在童话的巅峰地位。
-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寂寞中的乐趣
新出版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几乎就是一部吃货大全 小津安二郎有两个人生,一个是他自己的,一个是其电影所描绘的人生,二者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
从伦敦的“六便士”到塔希提岛的“月亮”
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毛姆,是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不朽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大受中国读者欢迎,从1919年小说面世至今已逾百年,但其影响力长盛不衰。
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