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人的“巴黎综合症”:苏联人真的热爱西方文化吗?
巴黎可能是一个危险的旅游地。
关键词:  巴黎综合症2019-08-12
-
普鲁斯特未发表作品即将出版,因涉及同性恋题材封存百余年
马塞尔·普鲁斯特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迄今已近100年,他的读者却将在今秋迎来他的一本新作。
关键词:  普鲁斯特2019-08-12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者、著名翻译家巫宁坤逝世,终年99岁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逝世,终年99岁。
-
好的翻译还需要“创造”
我一直认为,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国家,必须去阅读这个国家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  米拉·艾哈迈德2019-08-11
-
美食博主问鼎作家收入榜
《瘦身美食食谱》 《自己整理家务让你更快乐》 英国《书商》杂志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TOP20出版商收入排行榜上,麦克米伦和费伯(Faber)的表现最为抢眼。
-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她是美国文学的良心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于当地时间8月5日晚在纽约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去世,享年88岁。
-
当《花花公子》遇上马尔克斯
当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宣布为拉丁美洲小说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时,《花花公子》编辑部振奋不已。
-
西思翎:不熟悉汉语,反而翻译汉语诗拿了奖
原标题:他不熟悉汉语,反而翻译汉语诗还拿了奖 一个不懂中文的人如何翻译汉语诗歌?他应该怎样处理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差异?实际上,荷兰诗人、艺术史学者西思翎(Jan Laurens Siesling)五年来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
-
自19世纪长篇小说兴起,作家的想象力就大大受限
赵松(左)和孔亚雷在活动现场 “他的人生是一场半游离半专注、半退场半在场的行走。
-
回到1858伦敦“大恶臭”,做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吃瓜群众
活动现场,左起:黄珊珊、陆建德、乔修峰。
关键词:  大恶臭:1858年伦敦酷夏2019-08-06
-
村上春树一次开放21部作品数字出版授权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近期获得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内21部村上春树作品的数字版权,其中《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奇鸟行状录》《舞!舞!舞!》《寻羊冒险记》《1973年的弹子球》《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斯普特尼克恋人》9部代表作品的电子书自7月23日起在多平台上线,有声书也会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
-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跟文学结婚,把历史当情人
《帝国轶闻》新书分享会现场 以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兴衰史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帝国轶闻》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这是后浪出版公司策划的“西语文学补完计划”丛书的又一新作。
关键词:  帝国轶闻2019-08-04
-
在影像中,重温作家晚年最幸福的旅途记忆
儿玉拍摄的博尔赫斯旅行照片 博尔赫斯与儿玉 旅行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他曾以薄薄一本 《地图册》中充满诗意的短章应答——“彩虹的七色和字母表上的二十几个字母;接着发现面庞、地图、动物、天体;最后发现怀疑、信仰和几乎完全能确定的自己的无知。
2019-08-04
-
斯诺登将出版回忆录《永久记录》
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外包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即将出版个人回忆录,讲述他此前参与建立NSA大规模监控系统的经历,以及他所经历的“良知危机”,并促使他决定披露美国政府这一行径的过程。
-
袁筱一:十年后,如何再读法国文学经典?
2008年,翻译家、作家袁筱一用了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现代”,精选了二十世纪以后的九位法国作家,在高校里开了一门“法国现代文学”公选课,以“私人选择”的角度跟同学们讲述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他们是如何开启法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字显示出它炫目的力量,从而延续了法兰西文学的神话。
-
《堂吉诃德》: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斩钉截铁地宣告,“在全部西方经典中,塞万提斯的两位主人公确实是最突出的文学人物,(顶多)只有莎士比亚的一小批人物堪与他们并列。
-
淘出旧时光:在店猫穿梭的英国二手书店邂逅惊喜
苏格兰小镇Wigtown的书店 苏格兰小镇上的二手书店 我在英国生活了10多年,最大嗜好是爱上了淘书,尤其是淘插画书。
2019-08-01
-
田岛伸二作品引发儿童文学创作情怀讨论
7月28日,日本作家田岛伸二的儿童文学作品《高迪的海洋》《惊奇星球的传说》《白云奇谭》新书发布会在西安举行。
关键词:  田岛伸二2019-07-31
-
一周加印10次,小说《三体》在日本卖疯了
日本读者在书店翻看《三体》。
-
法国童书市场过剩,这家“小而美”出版社是如何制胜的?
□受访人:瑟琳娜·奥坦瓦特(法国瑟伊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采访人:孙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有数据显示,连续7年,中国成为引进出版法国童书最多的国家,其中引人瞩目的“第一次发现”丛书(法国伽利玛少儿社,接力出版社引进出版)和《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纳唐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引进出版)作为科普和哲学的大系列,在中国的童书市场取得了不错成绩。
关键词:  童书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