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丹燕《驰想日》英文版将在爱尔兰科克出版
萧伯纳、乔伊斯、王尔德、叶芝……爱尔兰诞生了多位文学巨匠。
关键词:  驰想日2019-11-11
-
2019年委内瑞拉国际书展将迎来中国主宾国
2019年委内瑞拉国际书展将于当地时间11月7日到17日在加拉加斯举行,本届书展的主宾国为中国,这也是委内瑞拉国际书展自1992年创办以来,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受邀参展。
2019-11-07
-
爱丁堡国际图书节总监巴尔利:图书节关注的不止是阅读
英国爱丁堡国际图书节始创于1983年。
-
傅光明计划十年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第一辑九本已出版
陆谷孙先生曾说:“发现莎士比亚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
-
让·保罗·杜布瓦摘得龚古尔文学奖,获奖小说关于监狱生活
当地时间11月4日,2019年度龚古尔文学奖颁给了作家让·保罗·杜布瓦(Jean-Paul Dubois),他的获奖作品是今年8月份出版的小说《所有人都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生活》(Tous les hommes n'habitant pas le monde de lamêmefaçon),小说讲述了一个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投入监狱的普通人故事。
关键词:  龚古尔文学奖2019-11-05
-
新科诺奖得主作品大卖 “诺贝尔效应”是在消费诺奖吗?
如果在10月10日前的中国,你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彼得·汉德克是谁,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答得上来,但10月10日之后的这段时间来,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新科得主的知名度以几何倍数上升。
-
合力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去世的消息在中国文化界引发震动。
-
“中国图书展”亮相第38届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
第38届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2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拉开帷幕。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2019-11-04
-
法国里昂侦探码头文学节:一座城市如何举办文学节
11月2日下午,第四届成都国际书店论坛期间,法国里昂侦探码头文学节总监赫莲·芙仕巴赫作为主讲人,参与了“地方创生与节日都市”主题论坛,通过分享15年来坚持举办法国里昂侦探码头文学节的经验和感悟,她与观众探讨了如何调用“策展”思维打造和推广城市的文化形象。
-
中国文学的海外研究现状与前瞻
中国文学在美国的生根发展离不开与当地教育系统的顺畅衔接。
-
中国文学走进马德里诗歌节
三位艺术家联手合作古乐诗朗诵 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丝路行吟——走进马德里诗歌节”文化交流活动日前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活动通过诗朗诵、手工坊、展览、专题讲座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使西班牙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国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  马德里诗歌节2019-10-31
-
100年前的世界文学:1919年文学大事记
1919年,“民族自决”席卷了各洲受压迫的国家,“五四运动”、“非暴力抵抗运动”、“一九一九年革命”、“三一运动”纷纷登场。
关键词:  世界文学2019-10-31
-
在裘帕·拉希莉笔下的异乡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10月27日下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主办的“漂泊与困境:裘帕·拉希莉笔下的异乡人 ——普利策奖得主新书《同名人》《低地》分享会” 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分店举行,知名青年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青年新锐作家林培源来到现场,和读者就裘帕·拉希莉长篇小说《低地》与《同名人》展开了分享与对话。
关键词:  裘帕·拉希莉2019-10-30
-
阿多尼斯带着他的中国题材长诗《桂花》来中国啦
在这一年一度金桂飘香的时节,享誉世界的阿拉伯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携着他的首部中国题材长诗《桂花》,即将开启第八次中国之行。
关键词:  阿多尼斯2019-10-29
-
“让萤火虫重新飞回杜甫的井边”
与会人员合影 10月27日,“首届观音山国际文学与生态文化座谈会”在东莞举行。
-
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召开
2019年10月19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在北京举行庆祝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
关键词:  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10-24
-
美籍华裔作家李怀瑜:受到性侵,并非你的错
这是一则少有的,性侵案件中受害者获得正义的案例。
-
托尔斯泰经典《复活》将改编歌剧
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原著改编的歌剧《复活》将于今年底在北京首演,以此向名著致敬,并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
-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聚首泰山 就“文明互鉴”展开高端对话
首届泰山国际文化论坛23日上午在泰安启幕,作为论坛活动的重头戏,当天下午,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法国文学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历史悠久的岱庙东御座内,以“文明互鉴——文学的可能”为主题展开高端对话。
-
瑞典学院力挺汉德克获诺奖:时间将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
近日,彼得·汉德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舆论场引起哗然大波,瑞典学院对这个有争议的选择坚定不移,“我们无意奖励战争罪犯和种族歧视,但这就是现在媒体营造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