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文体边界讨论之回望
中国是个散文大国,古典散文所取得的高度举世公认。
关键词:  散文边界2021-12-27
-
新力量 | 范思平:潜水艇与甲壳虫
想象力从来都是文学的“诞生地”。
-
新力量 | 赵天成:想象力的大时代
想象力从来都是文学的“诞生地”。
-
新力量 | 黄盼盼:想象应该是突围之路,而非一阵烟花
想象力从来都是文学的“诞生地”。
-
杨庆祥 张高峰:诗歌作为一种对话和转化
杨庆祥,八零后,当代诗人、批评家。
-
作家批评的个性、问题与当代意识
摘要:近年来,当代文学批评的内部危机刺激了作家批评的兴盛。
-
李浩:“深度”的可能性
文学何为?或者说,我们要文学阅读做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以及成为我们自己,有怎样的启示或者裨益?它一直是个横亘的问题,也一直有着大抵相似的答案。
关键词:  深度阅读2021-12-21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何为文学批评?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已有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2-20
-
新时期文学的下限与当代文学的下限
一、新时期文学的下限在哪里? 讨论当代文学的下限在哪里之前,可能首先要说明,新时期文学的下限在哪里? 当代文学的“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分期,大体上还是有学科共识。
-
【漫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作
视野、思辨与专业化 ——基于数据化时代的传统文化出版漫谈 刘国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和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对出版业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和要求,分别给《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出版做重要批示,在《读者》编辑部发表重要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等等,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上的讲话更明确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关键词:  出版2021-12-20
-
回归本源的价值观建设——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前提性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在时间密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上构筑了自我标识和主体认同。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2021-12-13
-
寻找突然感动的瞬间——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张业松老师的约稿和督促,他邀请我以当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选修原典精读课程的经历,谈谈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经典教育。
-
王尧:跨界、跨文体与文学性重建
中国有悠久的文章传统,如果沿用文章的概念,“跨界写作”“跨文体写作”的命名也许没有太多的意义,传统的文章不是现代的文体概念,包含了文学的、非文学的各种文体或门类。
关键词:  跨文体2021-12-10
-
杨靖媛:作为模型的“碎片”:从重述到重塑
对信息的索求无度,本非今人的罪责。
关键词:  青年作家2021-12-09
-
青年写作:如何把个体经验扩大为更易接受的共同经验
如何把个体的经验扩大为一种更易接受的共同经验,把文本内部的热闹外化为一种思考交汇的光芒,是青年作家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  青年写作2021-12-09
-
傅逸尘:总体性视域下的个人化写作
一 用两只眼睛看世界 这是一场关于“后印象派”经典画家的全息特展,从入口到出口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光影隧道,凡·高、高更、修拉和塞尚的画作被全息技术等比例投射在观众眼前。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2021-12-08
-
张维阳:好似与老友闲聊,自在而从容
文学评论家吴义勤曾经指出,今天的文学批评家,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公共的批评家,忽略或掩盖了自己作为一个读者的真实文学感受。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2-01
-
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
编者按 从阅读海外华人作家黄锦树和一批生活在新南方区域作家作品、反思传统“南方”写作模式的一系列思考出发,杨庆祥老师提出了“新南方写作”这一概念。
关键词:  新南方写作2021-11-30
-
闫东方:青年写作与写作青年
面对三篇青年作者的小说,三种身份决定了我的批评或许更倾向于一种探讨。
关键词:  青年写作2021-11-29
-
樊迎春:异曲同工与南辕北辙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似乎对“破圈”的概念越来越熟悉,以至于我们进行的直接是“我们如何破圈”的方法讨论,而天然地默认了这一讨论的基本前提:我们需要破圈。
关键词:  青年文学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