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翔:文学如何“破圈”
2020年夏天,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带给人们的感动与快乐还未远去,第四季又如期来临。
关键词:  文学破圈2021-11-18
-
要想写作,就先生活
柳青(左二)和皇甫村村民在一起。
-
现实主义的“真”与“伪”
在今天,某些作家以为只要自己写的是现实题材,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作品,似乎离“茅奖”、离经典就不远了。
关键词:  现实主义2021-11-16
-
陈晓明:后文明时代的写作或后文学的诞生
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历史,与我们的文明成长相伴随,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国精神;从陆机的“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关键词:  后文明时代2021-11-16
-
梁振华:从青年文学的“破圈”谈起
一 谈起青年文学的“破圈”,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即目前人们所说的青年文学,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界定的。
关键词:  破圈2021-11-15
-
长诗写作,期待新的突破
进入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在经验、视野、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  长诗2021-11-15
-
重塑文学原理 构建当代文学话语体系
中外文学概论、文学理论著述可谓汗牛充栋。
-
文学批评应该如何“说真话”
文学批评要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首先须建立在讲真话的基础之上,这是文学批评的初心。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1-10
-
还谈“深入生活”,过时了吗
对中国当代作家来说,深入生活也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关键词:  深入生活2021-11-10
-
“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
一 21世纪初年的中国文学批评何其繁盛,然而很多作家与读者并不买账。
关键词:  笔记体批评2021-11-08
-
何言宏:批评文化的转型与重建
一、世界与文学的“或然时代” 近几年来,人们经常会用“变局”这样的说法来形容我们的时代,会用“不 确定性”来指称我们所置身的外部世界。
关键词:  批评文化2021-11-04
-
生态文学:“主题先行”下的书写困局
“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包括“生态”与“文学”两个部分。
关键词:  生态文学2021-11-03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在当下,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1-03
-
鲁迅的文学批评精神与方法
面对文艺界的一些不良现象乃至乱象,最近常常想起鲁迅的言论。
-
南帆:现代文学——概念、审美、娱乐
在现代汉语的诸多表述之中,“文学”业已成为自明的概念。
-
孙基林:“叙事”还是“叙述”?
一、从一场争论说起 多年前,中国叙事学界曾经就“叙事还是叙述”展开过一场并不充分的对话与争论。
-
陈晓明:建构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北宋元祐七年(1092)三月,时任扬州太守的苏轼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为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碑文,文中写道: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
张柠:细节是自由对必然的偏离
20世纪以来,作为叙事文学的基本要素的“情节”概念,不断地遭到质疑和贬损,“细节”成了叙事文学的新宠。
关键词:  张柠2021-10-29
-
省域文学的青年想象和新陈代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空间得以敞开,人口流动日常化,地域文化对于文学空间的建构能力不断削弱,对基于行政区划的省域文学空间如何成为一个有着共同文学精神和审美可能的共同体,几乎每个省份都作为一个文化和文学议题被提出来。
关键词:  青年写作2021-10-27
-
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10月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联合主办,文艺研究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管理处承办的“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关键词:  文艺批评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