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乔:我们都能在军营生活里遇见自己
新作《瞄准》(人民日报出版社,2025年8月),收入了《缺口》《虚光》《瞄准》《七秒》《天空有云彩》和《军歌不仅是用来唱的》等6部军旅中篇小说。
2025-08-05
-
南翔:短篇小说的渊与峰
现在回忆,我小时候虽然喜欢文学,却并没有做过作家梦。
2025-08-05
-
它不是一个答案,只是一个半真半假的场景
大概是在高中毕业以后,忽然开始频繁地写作。
2025-08-04
-
王忆:从自述到叙述
从自述到叙述,这是我近十年来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
2025-08-04
-
渡澜:鸟的起源在鸟啼
《常俗派》里讲了主人公“我”与已故舅舅的12次相遇。
2025-08-04
-
写父亲,重返故乡
这本书我写得很慢,也写得很犹豫。
2025-08-03
-
不同时间与空间交汇点的相遇
对于一个青年写作者来说,谈论自己的文学观多少有些不成熟且不自知。
2025-08-03
-
第一次写作,准备了大半生
《风吹起了月光》:王柳云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是王柳云,今年59岁,2020年只身来北京打工,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
2025-08-03
-
杨小凡:我对这个世界有话想说
我一直对这个世界有话想说。
2025-07-31
-
海水当然能被冻住——《青岛人》创作谈
我名字不是笔名,当年起的十几个笔名都让编辑老师觉得难听,最后只能实名发表小说,无法安然遁入虚构。
2025-07-31
-
贵州和上海给了我两束目光
由于我曾经在贵州山乡修文、息烽、开阳三县交界一个叫砂锅寨的地方插队落户,当了整整十年七个月的知青,描写砂锅寨的民情风俗和生活劳动的文章比较多,给很多人留下了一些印象,就说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2025-07-31
-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也是
退稿 十年前给《收获》投稿,被退。
2025-07-29
-
王计兵: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是不是上学时就表现突出?是不是从小就有文艺细胞?” 我认真想了想,好像还真不是。
2025-07-29
-
南翔:短篇小说的渊与峰
现在回忆,我小时候虽然喜欢文学,却并没有做过作家梦。
2025-07-28
-
白色幻梦——《到珠海看看》创作谈
多年前,我看了一次抽象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的画展,巨大的尺幅,铺天的色块,全方位压迫神经,感官无处躲避,过去未来好像都被覆盖在油彩之下。
2025-07-28
-
万物皆数——世界数学家大会中的小说家
事情闹得有点大,一个写小说的,参加了国际基础科学(数学)大会。
2025-07-28
-
赵晖:此篇故事感谢全智贤
全智贤是蜚声国际影坛的韩国女演员,其扮相清新脱俗,角色演绎上能文能武。
2025-07-28
-
为万物写作,窥见自然之美
凡是书写有关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的变化、修复或者重建的文学,都可以统称为生态文学。
2025-07-28
-
李燕燕:期待“隐形”的孩子不再“隐形”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隐形”的孩子》这个报告文学单行本由主线作品《校园之殇——关于“校园霸凌”的社会观察》(《北京文学》2024年9期刊发时原名)和“外一篇”《长大的他们——大龄孤独症患者的社会融合之路》(《当代》2025年2期)组成。
2025-07-27
-
偶得的馈赠——《江佛入海》创作谈
话题是怎么提起的,我忘记了,每年春节的时候,家人总会提及一些过去的事情,讲得最多的是九十年代,那时候我已经出生,至少有参与感,再往前,多少显得与我无关。
2025-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