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的立体书写
徐剑与李玉梅合著的《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5月推荐书目),不仅是对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的深刻剖析,更是对大国工匠精神与新质生产力澎湃涌动的生动写照。
2024-12-20
-
一代学人的使命与担当
甘肃文化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雅学堂丛书”首辑共10本,秉持“大家小书”理念,请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大家以学术随笔形式,向大众介绍其学术、思想及最新研究成果。
2024-12-20
-
展现城市小说创作的别样风貌
近日,张建全的小说集《那时深圳爱情》入选2024深圳读书月“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榜”。
2024-12-20
-
何以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为名,于2016年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2024-12-20
-
辽京《白露春分》:“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
“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是辽京在她的长篇新作《白露春分》里对死亡的比喻,唯美而有诗意的语句很难让人联想到死亡,正如辽京以极平和的文字讲述着我们最不愿谈起的话题:衰老和死亡。
2024-12-20
-
《大辽河》:河流的精神重生与美学发现
长篇小说《大辽河》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写作此书,作家津子围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走辽河”,从西辽河的源头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到东辽河的源头,再到盘锦和营口的入海口。
2024-12-20
-
《江南物语》:“江南是我永远的原乡”
张建安的理论文章大多浸润着一种传统文化人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弥漫着一种浓郁、诚挚的诗性情怀。
2024-12-20
-
《鹃漪》:去真实的生活中磋磨
杜梨的中篇小说《鹃漪》有着绮丽梦幻的超现实外观。
2024-12-20
-
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
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也是漂泊的文学。
2024-12-20
-
关于《人间信》的两封信
一 季进兄好! 暑假你是最悠哉的,我却忙煞,孩子脱了学校,我最超脱也脱不了干系,时间掰开来也不够用。
2024-12-19
-
创伤与自愈——评杨怡芬《浪淘沙》
初见小说名《浪淘沙》,感觉不那么“杨怡芬”了,她此前的小说,大多如涓涓细流,即便是以“地狱航船”里斯本丸号为蓝本的战争题材小说,也冠以《海上繁花》这样的题名,是对舟山渔民美好人性的颂扬,重点落在了对和平的渴望上。
2024-12-19
-
以“凝视”之姿写出“当代性”——略谈《青年文学》“新作家专号”
“新作家专号”有九篇小说作品,作者来自天南海北,题材、主旨、形式和时代精神状况也是多元的。
2024-12-19
-
澳门文学创作的新尝试——读邓晓炯《迷城之咒》有感
作为中国最早、最持久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澳门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真实缩影。
2024-12-19
-
谢恩传《南苇》:对生命、故土的理解
1999年出生的谢恩传,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位高校校园诗人,《南苇》则是他在2022年总结自己2018年至2022年间的一部诗集,其中以“未竟的生命,有着疯狂的朦胧”“我的命册,远在故土”“慌忙的人世,谁愿嬗变不止”等8辑共计162首诗歌,阐述了他对生命、故土的理解。
2024-12-19
-
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众生相、凡尘梦、人间的凝视
《欢迎来到人间》是作家毕飞宇潜心15年精心打磨的长篇小说。
2024-12-19
-
北京中轴线的全面呈现与深刻诠释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共同构成的城市建筑群。
2024-12-19
-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图典》:中华文脉 古都脊梁
北京是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和80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古都。
2024-12-18
-
由畅销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引发的“事故”
在我的编辑生涯中,迄今为止市场表现最好的当属引进版图书、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24-12-18
-
“熬”了十七年
作为“大国通史丛书”之一的《法国通史》最近出版了。
2024-12-18
-
在高山上追寻崇高精神——评七堇年小说《火空海》
顺着蜿蜒曲折的节理,最终我随阿斗一同攀向最后一段绳距的尽头。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