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化桥 共拓合作路 ——走进第三十届图博会主宾国沙特阿拉伯
用羽毛弹奏的乌德琴、充满沙漠风情的提兰鼓、数百部阿语经典书籍……
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主宾国沙特阿拉伯展位宛若一扇了解阿拉伯文化的窗口,吸引了大量读者驻足。
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沙特是阿拉伯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024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本届图博会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继第二十届图博会后,再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展。展位总面积达734平方米,分为1个主宾国展台和3个企业展台。展览期间展出近200种阿语、英语图书,并展示沙特特色的手工艺品、书法作品、传统服饰等精美艺术品,向中国观众展示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沙特文化。
“沙特王国本次参展,将是沙中两国加强文化、文学和艺术交流的绝佳机会。”沙特驻华副大使阿里·奥斯曼表示,展会期间,主宾国将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交流会、文化展览等各类活动,涵盖文化、艺术、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6月21日,一场“中沙学者文化沙龙”在图博会会场举行,来自中沙两国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图书合作、翻译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了分享与讨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林丰民作了题为“沙特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的主题介绍。他说,近些年来,在“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中沙经典和现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等互译工程推动下,中沙互译的作品逐渐多起来。他还推荐了一些中译沙特作品,如民间故事集《现实与虚幻之间》和《艾尔萨街的姑娘》等。
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主席叶海亚·本·朱奈德感慨道:“图书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桥梁,在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以图书为抓手的深度合作,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增进民间理解的最佳途径之一。”
据了解,本届图博会,沙特组织了来自萨勒曼国王全球阿拉伯语学院、沙特国王大学、塔伊夫大学等多所沙特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书展期间,每天下午都会举办几场学术分享活动。此外,主宾国展区还有民俗表演和互动项目。
“主宾国展区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这里有很多来自沙特的工艺品和书籍。”读者寇培培走到主宾国展区,看到展台前排起了长队,原来是沙特工作人员正在为中国读者制作阿拉伯语书法纪念品。寇培培请工作人员用阿拉伯语写下她自己的名字,她欣喜地告诉记者:“很高兴在书展上遇见沙特,走近沙特。”
更多
姚鄂梅:以笔为杖探向人性深处的暗礁与微光
“年轻时,写作是青春的自发倾吐,像《像天一样高》里对诗歌时代的追忆,那是没加任何雕琢的赤诚。随着年岁的增长,它逐渐蜕变为‘智慧型’的自觉表达。”
更多

“人民文艺”的香港之旅
1946至1949年间“人民文艺”在香港的历史际遇,尚未被充分关注……
更多
小说 | 象背上的路
《象背上的路》是一部以亚洲象群为视角的生态文学作品,聚焦象群在自然危机与人类干预下的生存抉择。故事以女族长阿帕查为核心,讲述其带领象群在暴雨、爆炸、推土机等灾难中艰难迁徙
散文 | 庄稼地
这个叫窠立台的小村,我熟悉每一片土地,对面的峁疙瘩,门根底的嘴巴子,都是生长我童年的一块块贫瘠的热土。我已有十五年没有扶犁耕地了,印在土地上的足迹,早叫时光收拾干净了。这
诗歌 | 风言诗简(两首)
风拆解云朵的密码,南山将褶皱叠成,一封永不投递的信笺。浮云在窗上洇染墨痕,每一滴水渍都暗藏密语。远岑缄默,校对月光的诗行。
散文 | 银滩度假散纪
车子到达小镇,已是午后。 天色湛蓝,宛似仰望着一片海域,丝丝缕缕的白云,便是张起的帆,陡然就看见太阳,真像一只孤零零的比目鱼,银晶晶的,在海水里泅渡。房子有蓝,也有绿的,
散文 | 心壤
花店里,一位客人总在怜惜、哀悼春天,老板娘说,春天没走远,只是散在土地里“打盹”,得靠自己“身体里的季节”来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