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磐石》:自序卑微的力量
无数细微的土粒,构成了这里的山川坡地,起伏绵延;细弱稚嫩的草芽,在每一个春季萌发新绿,葳蕤如盖;长河裹挟着泥沙,不拒细流一路奔涌,不舍昼夜。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村庄。村庄里,有日夜奔流的湟水河蜿蜒向东,有绝壁耸仞的红崖山丹霞如画,有甩尾吃草的老牛和羔羊跪乳,还有在春种秋收中习惯于一世辛劳的乡亲父老。无数平凡的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活着苦着累着笑着哭着,与命运做着有力或乏力的搏击。
贫瘠的土地上,庄户人家要改变命运,实在是难如登天。汗珠子掉下去能摔八瓣的土地,承载着希冀,也承载着悲伤。我的父亲和母亲,以及更多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儿女、为家庭、为村庄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为一切向好不遗余力。他们也曾切切实实地体会到:自己有多么卑微,就有多么无力。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见证了一个高原村庄的华丽蜕变。当时代的春风吹拂每一个村庄,那些曾经被生活的洪流裹挟陷入黑暗和困顿的生命个体,繁衍生息的同时怀着憧憬与希望,拼力凭借辛勤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好。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既生动鲜活,也感人至深,让人难忘。
拥有“中国文坛无声的权威和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李敬泽先生曾这样说:“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是中国文明得以生长存活的真正的土壤。”
2017年,我决定写一部和村庄有关、和父亲有关、和卑微有关的小说。
这部小说最终以《风雨磐石》为标题。小说中,父亲对土地的执着,对劳作的执着,对编写村志的执着,以及让一个村庄走出贫困走向振兴的执着,确如磐石一样,坚定不移,不曾懈怠。小说中,女儿出身寒微,不断遭逢的挫折并未阻遏梦想,她像草芽一样努力生长,柔弱又坚韧,以给自己写信的方式寻找人生出口,不断自省和疗伤。
我的这部小说只是乡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截取的一点片段、一个缩影,无法全景式地表现整个过程。
我喜欢的作家阎连科先生曾说过:“作家是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的人”。这个卑微主动而自觉的认领者说:“因为卑微,却还要写作;因为卑微,才还要写作;因为卑微,却只能写作。”
感谢写作,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让我有了更多的勇气继续坚持,让我的灵魂有了空前的大自由,也让我拥有了另一种辽阔:那里高山挺拔,平地辽远,长河如练,鲜花如锦……
致敬村庄,不论贫困或富裕,始终给我们良厚慰藉!
致敬父亲,一世质朴终生辛劳,如泥如尘如草如芥又如海如山!
致敬卑微,当我也开始主动认领卑微时,我切身感受到了卑微的力量!
更多
格非、杨好:生活充满烦恼,但人可以快乐
两位作家认为“没有经验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好的作家,有很好的修养,有很强的思考力,才能捕捉住神来之笔。
更多

李今:为建成资料、档案中心的文学馆亲历散记
40年后,不能不忆起从零起步,初创时期的艰难。
更多
诗歌 | 崖头如碑(组诗)
崖头上的老人与崖头下的村庄 是两个世界,中间一条石板路间隔
散文 | 薄荷的里下河奇旅
在里下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我,薄荷,悠悠然开启独属于自己的奇妙旅程。
散文 | 梅雨有信
原来这江南的梅雨信,不过是大地蘸着无尽水痕,写给凡间的一封封情书。它无声低语:且让日子慢些,看草木吸饱水汽,山色渐渐朗润,待云开雨霁,自有明媚铺陈开来——生命之丰润,恰在
散文 | 情因黄河起
恍如隔世,在横亘着新与旧的堤坝上,俯视星空下古老而又年轻的黄河,仰望黄河上璀璨的星空,与时间老人默默对视,与万物共怀的依是归来的羞涩少年。
散文 | 忆母亲——井水浸透的端午
母亲将溽热的端午喧嚣、活色生香的故乡光景,连同她深沉无言的爱,如同箬叶包裹的糯米,一并封存于时光的静水深流;那井水的寒凉浸透了粽子的糯软,也浸透了记忆深处母亲温热的指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