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江一苇:好的诗歌如同庄稼,必然扎根于那一片土壤
来源:《诗探索》 |   2021年11月12日08:03
关键词:诗歌 江一苇

江一苇,本名李金奎。上世纪80年代生于渭河发源地甘肃渭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甘肃诗歌八骏。有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等刊物并入选多个选本。参加《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获《诗刊》诗歌阅读馆2017年度(第二届)十大好诗奖,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新锐奖,《诗探索》第十九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六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著有诗集《摸天空》。

 

1、 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正式学习写诗是2010年夏天。说来惭愧,诗歌与我,纯属一场意外。2009年年底(或者更早一些?),上级行政部门为了更好地完成预防接种工作,给每个乡卫生院配发了一台电脑。这让从未接触过网络的我迷上了上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无意间闯进了一个诗歌论坛。记得当时第一眼看到的帖子题目是《梨花开在下半身》。出于对八卦的好奇,我点了进去。看完之后,我有一种深深的失望。它明显没有满足我的猎奇心理。而且就诗歌本身而言,我根本感受不到它美在哪里。虽然在此之前我对诗歌没有什么兴趣,更不知道那时候正流行的梨花体和下半身,但也是读过几页汪国真席慕蓉的。也就在那一瞬,我产生了一个连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想法:我要写诗。我当时觉着如果连论坛上那样的也算诗的话,我完全可以写得更好。事实证明我当时的想法多么幼稚。

2、 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影响谈不上。因为从我开始写作到现在,在我的诗里并不能明显找到任何我崇拜的大师的文字基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天赋的不足。我崇拜的大师倒是有三个,分别是庄子、李白和鲁迅。这三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其他作家你都能从后辈中或多或少找到他们的影子。庄子太牛了,你永远都不知道他神奇的脑袋里下一秒会蹦出什么奇思妙想,他天马行空的想象简直不像是地球上的存在。而且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即便你对古文一窍不通,读他的文章你也不会感觉到隔,甚至读的很通顺。李白的气场也是别人无法摩仿的,一首情绪很负面的诗,你读着也能慷慨激昂。鲁迅的《野草》我读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或许这正是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

3、 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我写诗基本上都是一挥而就,隔段时间再看时改一半个字的情况是有的,但从不会反复修改。我觉得长诗才需要反复修改吧。我没写过太长的诗,这大概也说明我对写作没什么野心。

4、 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我的诗歌基本都源于我的生活,诗意就在日常发生。这么多年,我一直尝试的就是用诗歌再现生活现场并生成诗意。也可以这么说,我的诗歌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它从不唤醒什么和迎合什么,只是自然而然单纯地支撑我活着。我的写作与职业并无多大关系,我的职业是医生,但是在乡下,很多人眼里写诗就是不务正业。所以我很明白,当有人称我为诗人的时候,多半是在嘲讽我。如果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提醒我该找点活干了。

5、 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评论文章我时常关注学习,这可以对我的写作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评点偶尔写一些,完全凭感觉。但我不写评论和研究文章。原因很简单,我不会写。我不是科班出身,那时候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只上过三年卫校,理论对我来说有点难。有些东西你可以感觉得到但就是无法用专业术语说出。

6、 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根植性。我曾在一篇诗学随笔里说过,好的诗歌如同庄稼,如同地道药材,必然扎根于那一片土壤。一个好的诗人必然是自觉扎根在独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壤里,有标本式的农民的品质,有足够的虔诚,这样的诗人,才能写出好的诗歌。

异质性。即辨识度。这要求写作者在写作状态中必须要有异于别人的独特思维,有时候甚至要像个精神病人一样,要有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体现在文本中就是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要荒诞却无比合理。即使去掉名字也能看出来是谁写的诗歌。

发散性。这里指诗歌的内涵和诗意空间。一首好的诗歌必然是聚焦于某一点上而向外无限发散的。只有这样,一首诗才能获得它最大的诗意空间。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片面化的认识,也是我正在思考的方向。

7、 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请注明写作年代。

算不上代表作,自己相对满意一些吧。

《隆中一日》2012年;《万有引力》2013年;《为自己写一首诗》2015年;《水走过的脚印》2016年;《不得不接受的比喻》2017年;《摸天空》2017年;《亲人》2018年;《活着,最终要用死亡完成》2018年;《无题》2020年;《梦见父亲》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