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再谈文学的限制与嬗变
来源:文学报 | 凌春杰  2020年11月15日10:26

我曾在《文学经验已经限制了我们》一文中,指出文学用经典和传统缔造了某种范式,成为一个比较公共而模糊的文学规范,这种文学经验已经限制了文学在当下的本质性发展。文学的本质是时代创造,我们的文学传统也印证了时代创造的轨迹。这也意味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时代,都拥有具有各自时代特点的文学。这种时代特点,不仅仅是创作题材、创作技巧的不同,更包含了精神气质、文体形式的不同。

当下的文学集体向内转,这是当下作家面对时代特征的一种文学现实,但却很可能并非是文学的最终呈现形式,它将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人际关系、伦理变迁、经济界域、政治文明乃至自我意识的叠量式变化,而获得与其相适应的新文体样式和精神气质。

那么,文学在时代之变中,有没有什么是贯穿其中、永恒存在的呢?倘若有,那就是现实。这一现实,产生过文学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魔幻主义、现代主义等众多文学流派。我想强调的是,是现实产生了它们,但这些主义并不等于现实。对于文学而言,现实这一维度意味着创作者置身的世界,它被萃取而进入文学,但本身绝不是文学。现实从来都是相对历史和未来而言的,它们都可能独立于文学之外的世界,但文学却从来不曾独立于现实之外。实际上,客观事物因为我们建立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富有意义,这种意义首先是现实性的,其次才是历史性的。一个创作者选择历史题材或未来题材时依然难以摆脱某种现实性,因为作家绝不是去梳理历史间的发展逻辑,而是要找到属于“现实”的心灵空间关系。

作家是如何将现实萃取到文学之中的?对于作家创作而言,历史和未来不同于正在呈现的客观世界,而需经过观念和精神的浸润,作家借助历史和未来这一现实性躯壳,去开掘生活、审视人性、构建审美,这就是文学的现实性。从作家自身创作而言,现实性包含了历史性和未来性,但是它转瞬也化为历史。因此,文学的历史性可以用现在进行时来表达,它的未来性也可以用现在进行时来表达。正如历史只有指向现在才具有意义一样,历史性也只有在现实性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呈现。未来一旦成为现实,也正如未来性一旦进入到现实性,它转瞬就具有了历史性。实际上我们所传承的历史,是记忆者传达的某种历史性,它与已然终止的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并不等同的张力关系,这种张力关系使历史具备了历史性,而历史性总是与现实性联结。

当我们承认现实性不完全等于现实,历史性不完全等于历史,未来性更不完全等于未来这些基本的逻辑,我们似乎就可以触摸到文学基本的内在脉络。我们应该记住并尊重传统,那是一个根源性的来路问题,但如果止于此,我们就陷入了泥古的漩涡。历史从来都是在与传统的恋恋不舍中前行的。

过去进行时,作为客观事物它当然不属于当下的状态,但它以文学题材的身份进入到作品中时,就迅疾转化为现在进行时。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找到了现代文学在这一时期与古典文学完全不同的题材、语言、文体、形式以及精神气质,形成了一批已经或正在经典化的作品。而近四十年的文学发展,依然在延续这一传统。但最近中国文学找到了科幻、非虚构等新的形式,找到了网络这一新的载体,尽管它们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抵御传统的无形力量。科技进步是今天的现实,科幻文学是今天文学的现实性,科幻文学终将逐渐转移到人的心灵,人机一体也终将达成物性与人性的融合。

我们究竟被什么所限制呢?传统束缚了我们的左脑,想象又束缚了我们的右脑。当现实比我们的小说更加精彩时,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这时就该是未来文学的蝶变之时,它拥有了全新的题材、表达方式、形体样式、传播载体和精神气质,自觉不自觉中成为新的精神价值,然后被那时的我们所信奉,弥漫到整个世俗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