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岑文劲:用好作品提升人的精神生活

来源:羊城晚报 | 陈致稳  2020年05月10日21:55

岑文劲,1968年出生,香港作家。做过厨房工、侍应、货车搬运工、木工等职业。现职食品工厂工人。业余读书、写作,编辑文学刊物《工人文艺》。出版有诗集《以砚的容量》、散文集《指望》。

获奖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陈致稳:为什么喜欢写作?

岑文劲:这是一种爱好,是从少年时养成。影响喜欢文学的竟然是我的孖生弟弟,因为他少年时跟我做教师的父亲一起生活,他买了许多书籍阅读,而我少年时是跟我母亲一起在农村长大,后一家人团聚,可惜父亲很快就因病去世了。那时我偷看孖生弟弟书籍,作者有巴金、左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沈从文、老舍,等等。孖生弟弟喜欢看小说,我出于好奇特别喜欢看诗歌。高考考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后订了许多诗刊,参加了一些诗歌写作函授,喜欢买古今中外的诗集阅读,又边工作边自学了汉语言文学的大学课程。移民香港后,找工作非常困难,所以不停转工。开始在香港的报刊投稿。因为诗歌比较短小,一张纸一支笔,灵感来了可随时构思一首诗,这样更适合像我这样的业余创作者。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梦想,只要你坚持及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完成你的心愿。

陈致稳:您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是在什么时候?

岑文劲:因为对文学不死心,老想弃工从文,所以一有时间都会默默写作。但直到2009年才真正投稿,都是手抄原稿纸投稿。某一天,有编辑打电话来和我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说我的手抄稿短诗《不可一》可以在他主编的报纸发表。那首诗是以戒毒为题材的,那一年是2010年1月。

陈致稳:您获过不少文学奖,获奖意味着什么?

岑文劲:2010年征文投稿得了一个散文佳作奖,这是我第一个文学奖,虽然没奖金,但是一种鼓励。2011年用手抄稿纸投稿了6至7篇去一个征文,幸运地获得了冠军。2015年又得了两个文学奖。获奖是一种奇妙的经历,对写作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鞭策作用。投稿征文的作品都是写得较好的,但也不是为了征文而写作,获奖是幸运,可遇不可求。

诗歌应雅俗共赏

陈致稳:您每天的时间是怎样分配的?

岑文劲:我一天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三分之一时间工作,有时加班一两个小时,甚至四五小时也有;三分之一时间学习、写作、睡眠。早上清清静静可以看一阵书,灵感来时可以构思写作;三分之一时间做家务、照顾家人。有时下班很累了还要买菜做饭,然后督促女儿功课。除了星期天外,实际上每天写作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大多数写作的时间都是在星期天或节假日。节假日一般都不会外出。

陈致稳:写作又不可以当饭吃,为什么还要为之劳心劳力?

岑文劲:写作是寂寞的,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靠写作维持生计的真是微乎其微。对于一个工人去写作,开始许多同事都有怀疑及冷眼的目光,但真正认识你以后便渐渐喜欢及欣赏你。另一方面,只有身心健康才可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好的文学作品恰恰有提升人的精神生活的功能。

陈致稳:请您谈谈写诗的心得及诗观?

岑文劲:其实我是喜欢写小说的,因为写小说有一个故事的铺排,有时比写诗时的字精句炼容易些,但小说篇幅都较长,又要打字,对于时间较紧的我来说极不方便。

写新诗有许多写法,相信诗观也有千千百百。我的诗观约略如下:语言要与众不同,要有自己的风格;叙事和抒情要和谐统一,只叙事不抒情无哲思的句子会减弱整首诗的情感;只抒情而不叙事,一首长诗便没有实质的内容;无论写什么诗,都应该是雅俗共赏而不是俗不可耐;写诗要靠诗人的直觉,遵循诗歌内在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