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storia还是Storia:“小写”的故事与“大写”的历史 ——第73届斯特雷加文学奖初选入围作品评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魏怡  2019年05月10日16:37

2019年3月17日,斯特雷加基金会在罗马揭晓了第73届评奖活动初选入围的12部作品,并且于4月12日在其主要赞助商斯特雷加酒厂的总部所在地贝内文托市,举行了入围作家与读者的第一次见面会。鉴于该奖项大幅度扩展了评审团成员的范围,接下来的一系列宣传和评奖活动将大大提高这些作品在意大利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在罗马国际文学节期间,罗马文学之家图书馆将在5月3日到6月5日逐一举办12位候选作家的读者见面会。6月13日,进入决赛的5名候选者会在文学节上集体亮相。

初选入围的12部作品包括:

--瓦莱里奥·阿尧利(Valerio Aiolli), 《黑色菠萝》(Nero ananas)

--宝拉·切莱妲(Paola Cereda), 《另一半的我们》(Quella metà di noi)

--贝内黛达·齐布拉里奥(Benedetta Cibrario),《世界的喧嚣》(Il rumore del mondo)

--毛罗·科瓦奇什(Mauro Covacich), 《此心何属》(Di chi è questo cuore)

--克劳迪娅·杜拉斯坦蒂(Claudia Durastanti), 《外国女人》(La straniera)

--皮埃尔·保罗·姜努比洛(Pier Paolo Giannubilo), 《解决者》(Il risolutore)

--马丽娜·门德尔(Marina Mander), 《陌样年华》(L’età straniera)

--埃雷奥诺拉·马兰戈尼(Eleonora Marangoni), 《光》(Lux)

--克里斯蒂娜·马尔科尼(Cristina Marconi), 《不现实的城市》(Città irreale)

--马可·米西罗利(Marco Missiroli),《忠诚》(Fedeltà)

--安东尼奥·斯古拉蒂(Antonio Scurati), 《M.世纪之子》(M. Il figlio del secolo)

--纳蒂亚·黛拉诺瓦(Nadia Terranova),《再见幽灵》(Addio fantasmi)

“小写”的故事与“大写”的历史

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作品,文学创作始终需要在事实与虚构、现实性和文学性之间做出选择。意大利当代文豪卡尔维诺就曾经说过,鉴于意大利语本身的灵活性,外国译者在翻译意大利文学作品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以一个意大利单词为例:Storia。这个频繁出现在意大利人口中的单词包含双重含义:“故事”(第一个字母s小写,即storia)和“历史”(第一个字母大写,即Storia)。这正是作家必须做出的选择:他可以仅仅关注所谓的个案,深入人类内心世界的褶皱,把作品聚焦于人物的“故事”;也可以将众多的“故事”汇聚成一条洪流,从而讲述贯穿不同人物命运的“历史”。如此一来,“故事”就被置于历史和社会的背景当中,“小写”的故事与“大写”的历史彼此碰撞,时而突出前者,时而突出后者,或者二者完全交融。

在今年的12部初选入围作品当中,“故事”与“历史”之间的交融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而二者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或许这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写的历史(事实)是无法而且也不应该被篡改的;而小写的故事,则是作家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在严肃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之下,过多的幻想和虚构仿佛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假如“小写的历史”过于现实,而非似真,作品就可能因为过于现实而失于平淡,最多是一个好的报告文学,放弃了虚构所能创造出的“灵光”。

诠释与剖析社会焦点

自创建之时起,斯特雷加奖就赋予自己一个使命:带领着读者从阅读当代意大利文学作品出发,了解意大利社会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并就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剖析。在现当代意大利历史上,有几个刻骨铭心而又导致明显观点分歧和对立的时刻:19世纪的意大利民族复兴与统一运动,20世纪上半叶法西斯党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抗击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抵抗运动,70年代的恐怖运动以及“红色旅”,1992年开始的“净手运动”及其对意大利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历史时刻在斯特雷加奖作品中都得到反复的诠释和剖析,所不同的仅仅是每年所占的比例。

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2019年选出的12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主题,是不同文化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交融。这一主题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主要来自于出生在国外,或者长期在国外,又或者因为工作、生活的关系频繁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基本上都是意大利和英国两个国家),甚至身体里流淌着不同民族血液的作家。《外国女人》中那个在布鲁克林出生、6岁才回到意大利生活的美意混血女孩,《光》中那个英意混血、生活在伦敦的建筑设计师,《不现实的城市》中希望摆脱原有城市甚至社会的禁锢、只身前往伦敦、希望通过新工作和恋情来开启新生活的女孩……就属于这个类型。这种不同文化背景造就的DNA,使作家自然而然地将视野拓展到了意大利以外的世界。得益于主人公的特殊人生经历,小说在讲述人物从少年到青年(所谓的成长小说),或者从青年到成年的经历时,突破了惯用的模式和手法。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使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显得更加五味杂陈。可惜,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导致的大多是痛苦,而非喜悦。

这类主题小说中比较独特的应属《光》。主人公是出身富裕家庭的英意混血青年托马斯。他定居英国,是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开了一间灯光设计事务所,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旅行。女朋友是个厨师,带着一个和前任生的7岁的孩子。托马斯生活在空虚和无聊当中,希望找到激情,仍旧怀念他的前任,尽管他们的爱情在分手时已经结束。作品的前一部分叙述单调,但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死气沉沉的状态。托马斯的一个叔叔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岛屿上给他留有遗产——一家旅馆,于是他带着女友及其儿子前往该岛处理遗产,要将其出售给一个神秘买主。岛上有一座猴面包树种植园和一处有神奇治愈效果的泉水。当他们住到岛上后,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人物,托马斯的生活变得趣味横生、充满活力,他对这座岛屿产生了深厚的认同感,也因此与之前的人生和情感做了了断。超现实的故事情节和氛围与现实人物和事件完美结合,使得这部描写社会众生相的作品具有了某种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第二种社会与文化冲突主要在意大利人和外来移民之间展开。入围的12部作品中,属于这个类型的包括《另一半的我们》和《陌样年华》。《另一半的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意大利籍退休的小学女教师,为生活所迫,到一个意大利家庭中当保姆,由此结识了这个家庭的意大利夫妻,他们的经历反映了意大利社会的变迁和意大利人目前所处的窘境。另一方面,另外几个当保姆的罗马尼亚女人所代表的外国移民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心酸。二者同样生活在意大利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与冲突,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更多时候是彼此分离的,较难引发实质性的思考。在《陌样年华》里,以意大利男孩为代表的意大利世界与以罗马尼亚男孩为代表的移民世界,则充满各种矛盾与交集,因此也显得更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两个男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遵循着完全不同的轨迹成长。同样的年龄和生活场所让他们之间存在着沟通,但更深层的因素又使他们成为彼此对立的个体。对于意大利男孩来说,不仅是外国人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就连同样文化的意大利社会,对于他来说也同样陌生。

历史题材

入围作品中,另一类比较重要的是历史题材,主要涉及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法西斯的历史和上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恐怖运动。属于这类题材的小说包括:《世界的喧嚣》《黑色菠萝》《M.世纪之子》《解决者》。前两部主要描述青年人的成长,后两部则是对成熟男性生活的描写。不过,如此分类过于笼统和武断,因为四部作品无论从视角、主题、侧重和手法上都各不相同。

假如重新回到上面探讨过的历史与故事二者关系的话题,四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是《M.世纪之子》。该书是以法西斯党历史为主题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法西斯党诞生最初5年中的故事:从1919年3月23日法西斯党诞生开始,直到1925年1月3日法西斯当局承认杀害马泰奥蒂,开启真正的法西斯独裁。小说分为几个简短章节,每章标题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名,并由一个简短的附录,包含该章节中已经引用或者转述的文章、信件、电报以及其他文件资料。小说的开篇和终结部分是墨索里尼的第一人称自述,其余部分则由外在讲述者叙述。

与《M.世纪之子》类似的是《解决者》。它同样用个人经历贯穿几十年的意大利近代史和其中的关键时刻,将大写的历史和小写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小说的主人公姜鲁杰罗·曼佐尼,与历史人物亚历山大·曼佐尼同姓。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出生于1957年。在1977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市发生恐怖事件之后,入伍成为志愿兵,随后在比利时、法国和德国长期居住,并广泛接触艺术圈。1990-1995年在乌尔比诺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课程,1984-1986年以艺术理论家、画家和诗人的身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组织工作。姜鲁杰罗·曼佐尼一生出版了众多作品,举办多次画展。小说诞生于作家与这位传奇人物的一次促膝长谈。曼佐尼决定打破多年来的沉默,通过讲述自身和社会的历史,达成与自己及他人的和解。两个人的对话穿越亚德里亚海岸,在很多城市进行,成为主人公极端生活的反射,锐利的笔锋在各种残酷无情的主题之间游走,涉及战争、冲突、血腥、性暴力等等,是对主人公以往生活的无情揭露,既无羞耻,也无删节,同时也将他所有的个人关系置于公众面前,等待大家的评判。

小说《黑色菠萝》以1968年的学生运动开始,背景是从1969年12月发生在米兰喷泉广场,到1973年5月17日发生在米兰警察局的惨案这5年时间内意大利的历史。故事围绕一个佛罗伦萨的资产阶级家庭展开。在被称作“铅色年代”的历史时刻,米兰社会仿佛走向深渊,在父亲与长姐对立的政治立场和由此导致的家庭冲突中,一个男孩逐渐成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故事以三个不同的声音交替叙述,仿佛歌剧中的一段三重唱,使作品变得更加丰满。

历史题材的另一部作品是《世界的喧嚣》。它通过一个来到皮埃蒙特大区与意大利贵族结婚的英国女孩的经历,从不同视角描述了意大利民族复兴时期社会的变化。其中的女主人公处于从青年走向成年的阶段,面对来自个人和社会的各种不利因素,她找到了一条倔强的人生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类小说中有很多作品同时在挖掘个人的成长轨迹。其中最为特别的应属《外国女人》。小说主人公出生在美国,6岁回到意大利一个南方城市生活。父母都是失聪之人。无论是幼年的生活经历和环境,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双重文化背景,还是父母的残疾,都对她融入周围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人奇怪的目光使她不愿意上学,而宁愿躲在家里独自体会书籍中的滋味,同时尽量避免各种因素对自己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这部小说可以看做是自传体,因为作家本身奇特的人生经历与体验,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另外,《黑色菠萝》和《陌样年华》也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成长故事。

与他人和家庭的关系

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方面,还有一部相对独立的作品,即《此心何属》。主人公是一个50岁左右的男人,他的心脏有着某种轻微的不正常,为此他经历了8个月的检查,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对亲情,对更远的他人,甚至对生活在城市底层的人,作品甚至关注到女人身体从青年到老年的变化。新颖的形式、所描述的奇怪现象与人物等,使这部作品成为一个社会拼图。

在入围的12部作品中,也存在着两部传统题材作品:《忠诚》和《再见幽灵》。《忠诚》以家庭关系为主题,叙述几个人物的真实生活。忠诚与背叛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它们进行分析,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故事中的妻子是一位建筑师,拥有一家不动产公司,并爱上一位医生。她的丈夫是一位文人,爱上写作课上的女学生。他在那段关系中徜徉,她却因为医生是同性恋而终结恋情。小说中,夫妻双方都与妻子的母亲有过坦诚交流,儿子的诞生也影响着夫妻关系。在作品的后半部分,两人的爱情得到了修复和加强。另一部以家庭关系为主题的小说是《再见幽灵》。女主人公在母亲的要求下回到西西里岛的麦西拿,帮助整理老屋,以便出售。这期间不可避免地要触及过去的回忆:23年前,父亲突然离去,母亲对此守口如瓶。如今,父亲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但儿时的种种回忆,伴随着父亲失踪的谜团和老屋里的幽灵等等,又重新回到女主人公的脑海。对于过去的回忆可能是甜蜜的,但更多的是痛苦与迷惑。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告别过去,战胜那些曾经带来恐怖和迷惑的“幽灵”,才能勇敢地走向未来的生活。

无论是从社会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还是历史角度或传统题材,以上几部小说都将似真的虚构情节与现实相结合,将人类历史与个人历史相结合。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个人世界的独奏与历史大合唱之间的彼此呼应,相辅相成。个体故事不能完全决定社会历史,社会历史同样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故事,但都可能对彼此产生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