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杰斯米·沃德《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安置历史 回归家园

来源:文艺报 | 王丽川,张莉  2018年09月28日08:39

201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虚构类大奖最终授予了小说《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使杰斯米·沃德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两度荣获美国国内这一重要文学奖项的女作家。2011年她曾凭借小说《拾骨》初次获得该奖。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实际上与《拾骨》题材类似,有一定关联。两者都聚焦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地区穷苦黑人家庭的生活,都以成长中的青少年视角展开,触及种族问题,揭示当代黑人家庭的生存困境和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强调黑人群体对家的认同、他们之间爱的链接及其带来的力量。不同的是,《拾骨》将冲突集中在一家人躲避飓风的12天里,突出他们患难与共的亲情,揭露美国南部乡村物质与精神上的贫瘠而荒芜的现状;《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则以一个黑人家庭的遭遇为线索,将个体的当下命运放在种族历史的背景下观照,既有揭露现实的目的,也有安置历史的意图。

小说由15个章节构成,故事在三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男孩乔乔、母亲莱昂尼和鬼魂里奇的叙述之间切换。小说主人公乔乔是一个13岁的混血男孩,他和黑人母亲莱昂尼以及3岁的妹妹凯拉与外祖父波普、外祖母麦姆共同生活在密西西比湾沿岸的一个农场里。外祖父波普安静稳重,认真经营农场,努力养家,教养乔乔如何成为一个男人。外祖母麦姆身患癌症,整日缠绵病榻。乔乔的母亲莱昂尼吸毒成瘾,在毒品提供的幻觉中总会看到死去的兄弟吉文,她为此饱受折磨,同时却也深感慰藉。乔乔的父亲迈克尔是白人,因为制造毒品被关在了密西西比州的监狱帕克曼农场。外祖母麦姆有某种通灵的能力,乔乔和凯拉也可以看到死去的魂灵。

小说开头,乔乔庆祝13岁生日的当晚,莱昂尼接到了迈克尔即将出狱的电话。第二天,莱昂尼和她的白人女朋友弥斯提,带着乔乔和凯拉踏上了到帕克曼农场接迈克尔回家的旅程。在路上的叙事模式也由此开始。在汽车的狭窄空间流动的旅程中,一行人之间与外部的冲突和纠葛通过乔乔、莱昂尼和里奇的叙事和心理活动展开。弥斯提和莱昂尼一样都是瘾君子,她的黑人男友同样被关押在帕克曼农场。作为小说中的一处重要地点,帕克曼农场是连接现实和历史的纽带,它见证了美国黑人遭受种族迫害的血泪史。多年前,帕克曼农场曾经关押过一批无辜的黑人,包括年轻时的波普、他的哥哥和12岁的黑人男孩里奇。里奇不堪帕克曼农场的折磨试图逃脱,却被一群白人私刑暴徒追赶,波普为了使里奇避免被残忍杀害的命运,便亲手杀死了里奇。里奇的灵魂因此得不到救赎,他到处游荡,并不清楚自己的死因。

叙事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穿梭。一路上,小凯拉生病不适,莱昂尼想要尽力照顾却不知所措。平日里对毒品的依赖、对爱情的痴迷使她在很多时候丧失了正常的感受力和行动能力,反倒是乔乔对照顾凯拉得心应手,更多地担当起凯拉监护人的职责。途中,一行人在白人妇女卡洛塔家里逗留,乔乔发现这里是制作和出售毒品的窝点,弥斯提临走时带走了一个塑料袋(毒品)。莱昂尼回忆起迈克尔沾染上毒品的过程,他曾在石油钻井平台工作,后来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11个工友死亡;迈克尔在事故中受伤,也由此丢了工作,在严重的心理创伤下,他选择吸食毒品来疗治身体和心灵的伤害。

众人接回了迈克尔。游荡的里奇也认出乔乔是波普的亲人,遂一路追随着乔乔,想通过他问出自己被杀死的原因。里奇不断回忆起他在帕克曼农场的种种遭遇以及黑人所遭遇的残害和折磨,也时常想起波普的帮助和关爱,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与里奇的交流,乔乔更多地了解到了自己种族的历史,而里奇也一路目睹乔乔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成为乔乔成长路上的见证人。回家的路程并非一路坦途。莱昂尼、弥斯提与迈克尔在迈克尔律师艾尔处一起再次吸食毒品。突遭警察盘查、惊慌失措之际,莱昂尼吞食下了他们携带的全部毒品导致神志不清。迈克尔强迫乔乔买来催吐的牛奶和木炭喂给莱昂尼,使莱昂尼渐渐恢复了知觉。

迈克尔带莱昂尼和两个孩子探视自己的父母。可种族主义者大约瑟夫并不能接受黑人孙子女和儿媳妇。大约瑟夫也曾经在自己侄子故意杀死莱昂尼哥哥吉文之后为他掩饰辩护,编造理由把它说成是事故。迈克尔最终选择与父亲决裂,带着莱昂尼和孩子又回到了外祖父波普的农场。

弥留之际的外祖母麦姆引导乔乔理解莱昂尼,理解爱和生命以及死亡的意义。她告诉乔乔,自己死了之后会跟家人们在一起,时间并不是一条直线,每个人,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都同时存在。麦姆让莱昂尼收集吉文墓地里的石头,以便完成自己的死亡仪式,并指点莱昂尼去靠近理解与爱。

树林里,乔乔看到像里奇一样冤死的鬼魂在游荡,他们诉说自己的愤怒和委屈。妹妹凯拉随外祖父波普来到这里,她唱起了安魂的歌,召唤起这些魂灵回家……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详尽展示了黑人群体在当代的生存困境。乔乔出生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里,母亲莱昂尼17岁未成年时即生下乔乔,不但不知道如何照顾孩子,甚至自己还遭受着兄弟死于非命的刺激,情绪不稳定,沉溺于毒品和对迈克尔的爱中不能自拔。父亲迈克尔因制毒入狱,他的白人祖父母不承认孙辈,两个孩子全由年迈的外祖父母养育。本是处在应该被溺爱被呵护的年龄,乔乔却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悲苦孤寂,也被迫承担着这个年龄不该承担的责任。当然,他不该承担的还有社会强加给黑人的歧视和压迫。白人祖父的当面拒斥和鄙夷,白人警察在盘问时不由分说给13岁的乔乔戴上手铐……

吸毒、失业、暴力、歧视、贫穷、家庭破碎、精神创伤,这还不是全部,乔乔还在外祖父波普和鬼魂里奇的回忆和诉说中经历和承担着种族受迫害的沉重历史。12岁的里奇就仿佛13岁乔乔的前世,二者实际上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关系。安置不下无家可归的游魂里奇,乔乔就无法安然面对今天的生活。因此,与同类作品不同的是,作者杰斯米·沃德将对黑人面临的现实困境的解决回溯到历史中去,传达出这样的信仰:将历史安顿好了,才能在现实中获得救赎,获得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力量。而她的实现救赎的途径就是爱,是家,是责任。外祖父母波普和麦姆是乔乔的依赖、榜样、领路人,不但给予他爱,更引导他学会去爱,领悟爱的力量,承担爱的责任。乔乔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他像父母一样照顾、保护年幼的妹妹,他感受并维护和制造着家的温暖。故事的结尾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像里奇一样的冤魂在小凯拉的歌声中获得安宁,结束了游荡的生活,走上了回家的路。《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就是为千百万受迫害的黑人冤魂唱的一首安魂曲,这安魂曲更是为生者所唱,为那些经历多少苦难仍坚强、面对多少难题还乐观的黑人群体所唱。

年轻的作家杰斯米·沃德的写作风格却很成熟。小说广阔的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叙事视角的切换。小说以少年乔乔的视角为主,间或添加瘾君子莱昂尼、游荡的冤魂里奇的叙事声音。三个叙事主体囿于各自的经历和状态,都有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而这种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恰恰为其他两个叙事视角的导入提供了空隙。魔幻因素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历史与现实之间衔接的问题,也使历史传承的主题得到了彰显,更显示出黑人文化的魔力及其蕴含的无限力量。小说以灵魂交流的方式跨越了年龄、阶级和肤色的鸿沟。另外,抒情性和诗一般的语言也为小说增加了魔力。沃德曾自称为一名失败的诗人。她的作品遣词准确,语言充满音乐性,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对目录、扩展性比喻、意象片段的热爱,以及对重复的强调。作品中有些章节听起来像童话故事。小说还充分利用了本土化的语言形式,有意运用黑人惯用语。

沃德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美国南方乡村,作品的主题、叙事方式甚至包括个别情节都很容易让人把她同美国文学传统,同托妮·莫里森、佐拉·尼尔·赫斯顿和威廉·福克纳等前辈作家们建立联系,形成互文。沃德是当代非裔美国文学新生代作家的代表。1977年出生的她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密西西比大学等地学习和工作,目前是杜兰大学的英语系副教授。她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部部精品,除了获得国家图书奖的两部小说,其处女作《哪里疼痛》曾入选“精要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荣获过一系列重要文学奖项;《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刚一出版,就广受好评,《时代》周刊将其评选为当年最优秀的10部小说作品之一。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关注的无疑是种族问题。这也是黑人文学的传统和特色。在美国文坛近年来复兴的新现实主义写作中,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再度升温。这从各项重要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中便可见一斑。沃德在《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以深沉的人文主义关怀描写着她关爱的人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们自身面临的问题、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试图梳理和安置历史,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这不但为我们理解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提供了新视角,或许也为解决当今的种族冲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