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杨争光亲历深圳阅读建设,寄望书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全民阅读已成深圳一景

来源:深圳商报 | 聂灿  2018年07月17日08:14

杨争光,诗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1957年生于陕西乾县,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诗歌、小说、影视剧写作。著有《蓝鱼儿》《公羊串门》《老旦是一棵树》《驴队来到奉先畤》《少年张冲六章》等小说;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出版有十卷本《杨争光文集》及多部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作品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小说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

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盛大启幕。作为深圳文化建设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作家杨争光身处其中并充满期待。多年来,杨争光始终热切关注深圳的每一个步伐,他不仅是深圳读书月第一届的参加者,也是深圳市民大讲堂邀请的第一批主讲嘉宾,更是“2015深圳读书月”年度作家。

昨日,记者采访了知名作家杨争光,听他讲讲书博会期间的写作计划及安排,并谈谈阅读与个人的精神关联,以及对城市的影响。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关于历届书博会您有哪些经历?

杨争光:深圳每天都有和书有关的活动。阅读与写作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过去,每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的书店几乎是必须的功课。每到一个有书的地方,不管面积大小,藏书多少,对我来说,都是“书博会”,都会浏览,并享受浏览的乐趣。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如何评价深圳阅读建设?

杨争光:深圳的阅读是全民阅读,深圳关于书的活动是全民活动。深圳对阅读和书的重视,对全民阅读的提倡、支持,从硬件到软件,以及支持的力度和速度,都让我惊讶,很可能在中国是唯一的这么一座城市。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深圳的人文景观。深圳的读书月不但靓丽,而且宏大。阅读给这个城市的滋养,对深圳人的心理、情感、精神建设所有的潜在影响,已经结出硕果。我是深圳读书月第一届的参与者,也是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第一批主讲嘉宾。“阳光阅读”就是我在市民文化大讲堂中提出来的,读书月不是形象工程,而是货真价实的惠民工程,受益的是市民,是我们的下一代。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22年来,深圳在阅读方面给您留下哪些印象,你又有哪些建议?

杨争光:阅读不是小事,全民阅读更不是小事。深圳读书月和深圳的书城模式,已经成为深圳的文化品牌,输出到了深圳之外的许多城市。深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态与模式,与中国的许多城市共享应该是这个城市的骄傲。深圳的文化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在深圳这一块土地上创造的,自己创造,自己拥有,并发扬光大。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值得骄傲。

有这样的成果,有这样的自信和骄傲,也自有它的缘由。想当年,几乎整个中国都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时候,深圳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并有着坚实的执行。从深圳书城罗湖城到深圳书城中心城,音乐厅、少年宫、图书馆、读书月,市、区、街道办五彩斑斓的各种文化讲堂等等,都是证明。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深圳对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作为,对高科技人才与高科技的引进才成为一种自觉,而不是一时的功利,才会有它的定力,默默地完成了自己的转型,深圳又一次证明了它的远见,它的坚韧,它的包容与开放以及创造与创新的能力。非要让我说几句建议的话,那就是:继续;坚持。不让过去成为包袱,尤其是文化的包袱。背负着过去的包袱,不但难有新的拾取,很可能还会因包袱的沉重,被压卧在半路上。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对于第28届书博会在深圳召开,你有哪些活动要参与?您的期望是什么?

杨争光:我有几场活动要参加,我相信参加这样的活动会有益于我自己,我希望深圳书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更希望在深圳书博会上,看到更多真正有阅读价值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