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藏族建筑文化专项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
为了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体系,传承和发展藏族建筑文化事业,保护和利用藏族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藏族建筑文化专项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藏建专委会)成立。
作为藏建专委会的依托单位,明轮藏建研究会将募集专项基金,开展调查研究,规划保护战略,实施保护项目。据明轮藏建研究会会长马扎·索南周扎介绍,当前将着重做好两件事:
一是对藏族建筑古籍资料进行整理、抢救、出版及研究。在筹备阶段,将召开专家研讨会,并开展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参与;在整理、抢救阶段,将组织专业团队推进工作全面开展;在出版阶段,将编撰出版《藏族建筑文化古籍遗产丛书》(藏文版)、《藏族建筑文化汉藏英大辞典》,并翻译出版《藏族建筑文化古籍遗产丛书》(汉文版)、《藏族建筑文化古籍遗产丛书》(英文版)。
二是对西藏及甘、青、川、滇四省藏区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藏族建筑文化遗产、非物质建筑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并根据藏族建筑文化遗产的特殊性、综合性、社会性,探索开展相应的保护理论研究。此外,针对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古镇等建筑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进行田野调研,制定保护规划,募集保护资金,实施藏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了解,藏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社会历史的“活化石”。不论是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还是藏族民居,都显示出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艺术情趣和思想信仰,藏族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以及宗教、社会生活彼此协调、相互映衬,具有鲜明的风格。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学术界对藏族建筑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始终处于空白状态,对藏族建筑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全面系统地展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藏建专委会成立后,将努力填补上述空白。
为了推动工作尽快开展,青海明轮藏传建筑文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专门用于藏族建筑古籍文献整理出版项目。
更多
格非、杨好:生活充满烦恼,但人可以快乐
两位作家认为“没有经验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好的作家,有很好的修养,有很强的思考力,才能捕捉住神来之笔。
更多

邹韬奋在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
上海韬奋纪念馆主办的“笔柄千秋唤救亡”主题展览揭幕……
更多
诗歌 | 崖头如碑(组诗)
崖头上的老人与崖头下的村庄 是两个世界,中间一条石板路间隔
散文 | 薄荷的里下河奇旅
在里下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我,薄荷,悠悠然开启独属于自己的奇妙旅程。
散文 | 梅雨有信
原来这江南的梅雨信,不过是大地蘸着无尽水痕,写给凡间的一封封情书。它无声低语:且让日子慢些,看草木吸饱水汽,山色渐渐朗润,待云开雨霁,自有明媚铺陈开来——生命之丰润,恰在
散文 | 情因黄河起
恍如隔世,在横亘着新与旧的堤坝上,俯视星空下古老而又年轻的黄河,仰望黄河上璀璨的星空,与时间老人默默对视,与万物共怀的依是归来的羞涩少年。
散文 | 忆母亲——井水浸透的端午
母亲将溽热的端午喧嚣、活色生香的故乡光景,连同她深沉无言的爱,如同箬叶包裹的糯米,一并封存于时光的静水深流;那井水的寒凉浸透了粽子的糯软,也浸透了记忆深处母亲温热的指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