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家泠:在山水中彰显中国之美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16年09月12日07:46

苏轼《天际乌云帖》长卷

9月4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当晚,出席峰会的30余位国家元首、国际组织领导人走进杭州西子宾馆九号楼西湖厅,在中国画《西湖景色》前合影留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之美在笔墨的浓妆淡抹间显现,而这幅画的作者正是年届八旬的陈家泠,一个出生于杭州且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尽管离乡多年,对这座城市,陈家泠还是有一种独特而微妙的感情,用他的话说,他是从杭州“嫁出去”的艺术家。

接到以西湖为主题的创作任务,陈家泠便开始构思,他想起了自己2010年创作的《西湖十景》,当年他在杭州举办个展,要回馈故乡和母亲。这一次,还是画西湖,他不打算再画中国画里常见的西湖美景,想画的是G20峰会举行之地,用他的话说,是西湖的新景观、新面貌,他甚至有一个野心,就是希望画中的景色能成为西湖的“新胜地”。在陈家泠眼里,西湖是人间仙境,山水草木无一不蕴藏着生机与灵气,西湖也是文化胜地,文人墨客从来都流连忘返,不惜笔墨。在《西湖景色》里,他想画出西湖的自然美和文化美,实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现实与梦想、现实与艺术的融合。思谋许久,陈家泠选择以深浅不一的绿作为画面主色调,以山水画中的“米家点”为基本技法,晕染出一幅空灵、优雅、迷蒙而富有生命力的西湖山水图。传统的米家山水仅用水墨,陈家泠却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颜色,以期更符合现代审美,花青、藤黄,加上墨色勾线,整幅画用色简洁、大气,山重水复,绿意重重,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高雅的意境,而这,也与陈家泠几十年来的追求一以贯之。

自幼习画,曾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等大家,由浙江美院毕业后在上海生活,受海派濡染多年,后创造出特点鲜明的中国画风格。陈家泠善花鸟、人物、山水,相信笔墨当随时代,认为艺术家应该有为艺术献身的殉道者精神,有追求精益求精的思想和艺术境界。他觉得,一幅作品的成败在于细节,如果细节不到位,就不可能成为经典之作。他喜欢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认为这是东方艺术的高妙之处,也因此,作品多有简约、淡雅、干净的风格,有留白、有层次、有变化,“平中不平,不平中平,这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他说,中国画论里常讲,要“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意思是形式要大气、空灵、巧妙,但细节一定要生动,富于变化,经得起推敲,这一点非常重要。东方绘画是平面性、装饰性的,强调迁想妙得、移山变海,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升华。

基于这样的考量,陈家泠一方面继承海派绘画的传统,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变化,他将中国古代壁画、西方水彩、印象派、抽象派以及表现主义美术的特点糅合起来,成为一种现代国画新风格。在谈到海派绘画时,他提及最多的还是陆俨少,正是在上海经过陆俨少的精雕细刻,陈家泠的艺术思想及对传统和技法的领悟,才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说,自己在学校读书时还是一颗毛桃,到上海工作几年以后,尤其是经过了陆俨少的指点栽培,才由毛桃变成了水蜜桃。上世纪80年代末,他的作品《鲁迅先生肖像》在华东六省一市展览中得到好评,后发表在《美术》杂志上,这也是他试图从传统山水画中走出来的一次尝试。他把陆俨少的山水画线条用到人物画中,一开始,这样的尝试自然屡受质疑,但陈家泠很坚定,认为艺术家不能只会跟着老师学习,一定要有个人的艺术风格,没有个人风格就没有创造性。20世纪80年代,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既保持了以线条为核心的中国画东方韵味,画面具有空白与空灵的感觉,有清雅、高雅、高贵的气质和品位,与此同时,他还对技法和色彩进行了改造,改变了中国画单纯以水墨为尚的样式,丰富了色彩感觉,形成了雅致、清淡、简约的审美格调。他在上世纪末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当时的全国美展上获得好评,并且在东南亚各国拥有了一众粉丝。当然,这样的变革也遭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质疑,有朋友好心提醒,希望他不做另类的“那一个”,他只是笑笑,心里不肯放弃对自己所喜欢的风格的追求。

陈家泠的“热闹”其实是从退休以后开始的,不用教学生画画了,他有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于是人们看到,他的创作开始从平面艺术,扩展到陶瓷、服饰、家具等领域,甚至还跟贾樟柯一起拍了一部纪录片。他推崇“日用即道”,希望把日常生活与审美理想相结合,认为这样才能整体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准。在他北京的工作室中,一套刚刚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过的家具《望山》成为房间里的“重器”,一堵墙壁,淡色勾勒的瓷瓶,几束莲蓬随意生长,古朴之中渗透着生命的玄机和历史的遗韵。丝绸、陶瓷、檀香木,陈家泠喜欢这些不同质地的声响,看着它们在自己手里变成别的样子。他的家具设计,经历了一个由粗到雅再到精的过程。最初,是给自己上海的新家做几件家具玩玩,朋友看了都觉得惊喜,后来意思出来了,开始花心思越做越多,索性设立了“泠窑”,与更多同好分享。陈家泠爱荷,荷也成为他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元素,瓷板上的粉色荷花与色调不一的木质相搭配,营造出一种疏朗素洁之美。

把瓷板镶嵌进木材做成家具,难度可想而之,瓷的窑变本就难以控制,再与另一种材质融合,还要优美和谐,实在不易,所以,当那些或具古意或颇文艺的家具摆在房间里时,看到的人几乎都为艺术家的设计与实践而感慨。世间材质万千,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旨归。兀自生长,它们是天地间的造化,若遇到识才之人,把它们的纹理、颜色以符合本真的方式做成艺术品,也是另一种遇见。自然,这里面是出境界的。无论一幅画、一只瓶,还是一把椅子,浑然天成是最重要的,设计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彰显它的特质,不抢戏,不生硬,不矫情。陈家泠的设计大多做到了这一点,谈到国内的建筑设计时,总是淡然的他有些痛心疾首,不解那些设计师为什么把楼设计得那么丑陋不堪,在他看来,误导民众的审美是极大的罪过。他至今所花的气力,也不过是寻美而去,做一些赏心悦目的艺术罢了。

(实习生夏宁竹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