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书写与凝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是对石黑一雄那张留着披肩长发、身穿背心、抱着吉他弹唱的老照片无法释怀。
-
追星社会学:芥川奖获奖作品《我推,燃烧》中的日本饭圈生态
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截止4月底,作家宇佐见りん的小说《我推,燃烧》(『推し、燃ゆ』)销量正式突破了48万,而它在全世界7个国家和地区的翻译版也已经正式决定。
-
亦悲亦喜的“提尔”
《提尔》 [德]丹尼尔·凯曼 著 郭力 译 东方出版中心 长篇小说《提尔》是德国当代作家丹尼尔·凯曼继其2005年出版的《丈量世界》之后,又一部引起全球性关注的小说力作。
-
软时钟、麻袋网眼和无字信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中,时间并不是客观时间,而是主观和心理时间,是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柏格森意义上的绵延。
关键词:  《巨大的谜》2021-05-12
-
如何成为波伏瓦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她的著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1949)用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历史和文学资料批判了男权社会下关于女性气质的谬论,探讨女性在社会境况中如何成为女人并获得自由的存在主义伦理和责任问题。
关键词:  波伏瓦2021-05-12
-
后现代多元文化的迷惘
内容提要 德国作家马丁·莫泽巴赫的中篇小说《月亮与姑娘》讲述了法兰克福一对中产阶级新婚夫妇搬到移民社区后所发生的逐渐脱离正常生活轨道的故事。
-
虚构叙事与身份书写
内容提要 作为当代德国移民文学的后起之秀,前南斯拉夫裔德语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凭借其自传体小说《起源》一举斩获2019年德国图书奖。
-
真诚的文字永不过时
《请照顾好我妈妈》 [韩]申京淑 著 薛舟 徐丽红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为了给年迈的父母过生日,五个子女邀请他们来首尔。
2021-05-10
-
在遗忘的深渊 以记忆作为回音
遇见温弗里德·塞巴尔德,从阅读到阅读,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沉迷。
-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在《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一书中,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英语系教授文森特·B.里奇就“批判性阅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几种阅读方式,诸如“快乐阅读”“非批判性阅读”“文本细读”等等。
-
人生何故尽悲欢
阿根廷作家曼波·贾尔迪内里曾赠予笔者一本他写的短篇小说集《永远的查科》,他表示这是一本纪念家乡的书籍。
-
托比·利希蒂希评《旅人》:新逻辑和旧秩序的争斗
在过去几年间,对二十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的德语作家作品的关注迎来了一场非凡的复兴。
-
记住或者遗忘: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只要提起历史,人类总有话说;而在谈论历史时,“当下”是必不可少的参照系。
关键词: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2021-04-30
-
危险的女人去写作
作为一个文学女记者,我居然不愿翻开《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听起来绝对是匪夷所思的事。
关键词: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2021-04-30
-
徐风《忘记我》:忘记她,何曾容易
德国舍佛堡,二战时德军驻比利时军事与行政官邸,钱秀玲在这里见到法肯豪森将军,营救人质。
-
金进《冷战与华语语系文学研究》:拨开历史迷雾的探索
历史上曾被称为“南洋”的东南亚地区,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冷战与华语语系文学研究》2021-04-30
-
海岸谈狄兰·托马斯:从词语出发寻找诗的灵感
狄兰·托马斯被评论界认为是继威斯坦·休·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大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诗中所蕴含的内容具有梦幻色彩。
-
人文主义的肖像:祛魅的世界、乐观主义和进步观念
肖像五:祛魅的世界以及技术统治自然的方案 古代世界观里,世界是有等级秩序的,并且人类必须服从于这一秩序,而当我们与古代世界观了断的时候,过去那种对诸神的过分迷恋也就消散了:这就是马科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
关键词:  人文主义2021-04-26
-
从“效果历史”到“本来面目”:帕斯卡尔《思想录》编纂往事
《思想录》(Pensée)是法国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尔的一部言论集。
-
“作者之死”的作者,为何要“介入”和重建写作的主体性?
因为《作者之死》所带来的声名,罗兰·巴尔特在学术界乃至大众传媒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已被塑造,这甚至正是他本人所揭示的神话学的运作:一个“杀死作者”、去主体性的后结构主义者的形象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