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我们对于两性有双重标准”
《女性一直在工作》(1981年初版,图为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对于女学者而言,我相信我那一代要比现在容易得多。
关键词:  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两性2019-07-26
-
别了,道明老友!
童道明(右)为读者签名 上个世纪末我在整理父亲冯至的书信时,一封写于1988年的短信引起我的注意。
关键词:  童道明2019-07-25
-
青年译者陆大鹏:学好英语,多读原著
拥有8万余粉丝的微博大V、读者口中的“金牌翻译”、“地中海三部曲”译者……尽管“出道”不算久,陆大鹏在翻译圈内已经是颇有曝光度的红人。
-
效果至上:爱伦·坡的创作观
美国19世纪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以下简称“坡”),卓尔不群,与美国文学的主流格格不入。
2019-07-23
-
令和“文学先锋”平野启一郎的成长故事
▲2017年上海书展上,平野启一郎带着《日蚀》《一月物语》来沪,首次与中国大陆读者见面。
-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
【编者按】埃米尔·齐奥朗,罗马尼亚当代作家和哲学家,一九一一年出生于罗马尼亚西北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锡比乌城的一个乡村神父家庭,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攻读哲学。
2019-07-22
-
米兰·昆德拉的心声
其实,米兰·昆德拉最好的作品并不是那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是《玩笑》。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2019-07-22
-
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
《成为福克纳》[美] 菲利普·韦恩斯坦著 晏向阳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在先锋书店举办了《成为福克纳》阅读分享暨签售会。
-
梵高的英国印迹
文森特·梵高,这位著名的荷兰画家,除了早年在伦敦度过了三年清贫的日子之外,似乎与英国并无过多交集。
关键词:  梵高2019-07-21
-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他把文学的读者带入了20世纪
海明威 提起海明威,相信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传奇人生:叛逆、出走、冒险、漂泊,喜欢斗牛、打猎和拳击,沉迷于酒精和对女人无尽的追逐,上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中过200多片弹片、在两次飞机失事中大难不死,却在62岁那年用他最心爱的猎枪打碎了自己的脑袋。
-
访谈波拉尼奥:“我是拉丁美洲前途最不光明的作家”
“被奥塞斯这样的评论家看作是拉丁美洲前途最光明的作家是什么感觉?”面对墨西哥版《花花公子》记者玛丽斯坦的这一提问时,波拉尼奥想必是狂笑不止,他答道,“这一定是个笑话。
关键词:  波拉尼奥2019-07-16
-
纳博科夫:所有的回忆都该做成缩微胶卷
【编者按】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早已被引介到中文世界。
-
重洋路远花犹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卡夫卡与曼德尔施塔姆
巍峨的特殊知识: 卡夫卡的失败学 编织锦带的未来,只是为了彻别坚韧的忍耐。
2019-07-08
-
雷马克:世界反战文学的不朽旗帜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
2019-07-06
-
《纳博科夫传》作者:纳博科夫还有许多有待发现的地方
今年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新近精装重版两卷本《纳博科夫传》。
关键词:  纳博科夫2019-07-04
-
柯勒律治一生的思想,是不断在诗学、哲学和神学中筛选
柯勒律治说,诗歌天才是一种非常脆弱和非常罕见的珍贵植物。
2019-07-03
-
海明威逝世58周年:“文坛硬汉”的薄情与多情,倔强与自毁
1961年7月2日,爱达荷州凯彻姆的一幢民房传出一记枪声。
2019-07-03
-
“文学侦探”探究大作家写作的怪癖和执迷
普通读者也许满足于通过作品来了解伟大的作家,但对于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这远远不够。
2019-06-29
-
永恒的大地生长永恒的草叶
沃尔特·惠特曼 谁是沃尔特·惠特曼?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1855年7月4日,正值美国第七十九个独立日庆典之日。
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