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拉和他的“反诗歌”
尼卡诺尔·帕拉 在智利诗坛上,尼卡诺尔·帕拉(Nicanor Parra,1914-2018)是继聂鲁达之后的重要诗人。
-
福克纳作品的永久魅力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于1897年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新阿尔伯尼(New Albany),5岁时随家迁居奥克斯福德(Oxford)小镇,一生除了偶尔的几次外出,绝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度过,但他将他的家乡,他想象中的约克纳帕塔法县(Yokanapatawpha),永久性地写在了文学作品中,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罗伯特·潘·沃伦 (Robert Penn Warren)指出的,“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没有任何一片土地能像福克纳构想中的那块土地那样鲜活。
关键词:  福克纳2021-11-08
-
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骗局”
多丽丝·莱辛 1954年,多丽丝·莱辛获得毛姆文学奖。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2021-11-08
-
多和田叶子:日本当代越境文学的旗手
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交流,文学也跨越国境,在异地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2021-10-29
-
在诺贝尔文学奖之外:谁是古尔纳?谁的古尔纳?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Gurnah, Abdulrazak)。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2021-10-14
-
记忆永远是古尔纳笔下重要的主题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资料图片 坦桑尼亚穆索马,几个孩子在踢自制的足球。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诺贝尔文学奖2021-10-14
-
托芙·杨松: 隐身于壁画和海岛的女人
老年杨松自画像 吸烟的女孩 杨松自画像 杨松画作 芬兰最著名的家庭不是别的而是姆米一家。
关键词:  托芙·杨松2021-10-13
-
马利亚什·贝拉:在虚构中呈现真实
马利亚什·贝拉 匈牙利作家马利亚什·贝拉出生在塞尔维亚维萨德市的一个布尔乔亚家庭,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学院派作曲家,使贝拉得以接受很好的教育。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写作:东非作家重忆往昔
10月7日,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裔英国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摘得此项荣誉。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10-11
-
多丽丝·莱辛:写书是一种艰辛的苦力
2007年初,英国作家、记者杰西卡·曼对多丽丝·莱辛进行了采访,当时莱辛还没有获诺贝尔奖。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2021-10-09
-
凯伦·克里斯坦森谈T. S. 艾略特夫妇
凯伦·克里斯坦森(章静绘) 作为著名诗人、评论家T. S. 艾略特的第二任妻子,瓦莱丽不仅陪伴丈夫的晚年,给了他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在丈夫身故之后,整理出版丈夫的著作、书信,为艾略特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
莱姆:他被整个世界所接纳
“莱姆文集”:《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无敌号》《惨败》《伊甸》,译林出版社,2021年8月 《机器人大师》,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4月 2015年曾造访波兰,抵达的第一站是克拉科夫,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欧洲古城。
-
文学家们的行李里都有些啥……
杜鲁门·卡波特带着25个行李箱和4000页笔记来到布拉瓦海岸写《冷血》;汤姆·沃尔夫在旅行时总爱带着轻便套装;安东尼奥·塔布基总忘不了在行李中放上一本亨利·詹姆斯的书;保罗·泰鲁出门时一定会随身携带地图、笔记本和小说;布鲁斯·查特温只用一款特定型号的笔记本,而卡门·马丁·盖特则习惯手写。
2021-09-23
-
寻访爱丽丝·门罗曾经逃离的小镇
凡路过安大略Clinton小镇的游客,大都开车奔西边的Goderich镇去了。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2021-09-23
-
但丁的足迹: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穿越
波提切利绘制的但丁像 资料图片 2021年9月14日是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1321)去世700周年的纪念日。
关键词:  但丁2021-09-16
-
莱姆诞辰百年︱他看不起多数美国科幻,唯独对PKD青睐有加
2021年9月12日,是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诞辰百年。
关键词:  莱姆2021-09-13
-
作家 天才飞行家 机械师 冒险家
毛姆先生靠意象标记出了两个世界:月亮和六便士。
关键词:  圣埃克苏佩里2021-09-10
-
一位法国政治家眼里的孟德斯鸠
阿兰·朱佩(Alain Juppé,1945— )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在希拉克的总统任期中先后担任外长和总理。
关键词:  孟德斯鸠2021-09-09
-
从《清洁女工手册》,走进露西亚·伯林的世界
美国作家露西亚·伯林是一位身后成名的女作家。
关键词:  《清洁女工手册》2021-09-07
-
帕慕克的物的世界:纯真之物
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 这个世界上,有谁会为一部虚构小说建一座博物馆吗?有谁能让读者觉得小说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吗?答案是:帕慕克!2002年,在创作小说《纯真博物馆》的同时,诺奖作家帕慕克就开始筹建现实中的“纯真博物馆”,从选址、购房到搜集物品、布置展馆,博物馆与小说齐头并进,历经十载,最终得以完成,而《纯真物件》一书正是对这一奇妙过程的完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