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耽仙橘君陈果,一例济人功不殊 ——新会陈皮的传说与诗
编者按:一片陈皮,凝聚天地精华;一本志书,赓续千年文脉。近日,由江门市档案馆(江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新会区档案局、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编著,花城出版社出版全国首部陈皮志——《新会陈皮志》正式出版发行。《新会陈皮志》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陈皮的传说故事与诗词,经出版方授权,我们特遴选其中部分发布,以飨读者。
《新会陈皮志》
柑普茶传说
相传,柑普茶为罗天池首创。罗天池(1805—1866),新会棠下良溪村人,清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官至云南迤西兵备道,后辞官还乡。罗天池在任期间,尤其喜欢喝云南普洱茶,辞官后便携带大量普洱茶回乡。罗天池回乡的首年秋天,偶感风寒,其妻子用陈皮煮水给他喝。罗天池看书着迷,误将陈皮水倒入泡有普洱的茶碗中,斟酌而饮,颇觉味道醇厚,香生两颊,气道畅顺。罗天池自感神奇,便重复冲泡,连服数日,病竟痊愈。此后,罗天池每喝普洱茶,便添加陈皮少许。
后来罗天池将柑皮与普洱茶叶混合打包陈封。这样制作出来的柑普茶,茶叶容易散落,也不便拿取。于是罗天池又把柑果顶部削开,掏出柑肉,将果皮晾干后,填满普洱,并在太阳下晒干、风干,再将原来削去的顶部作为盖子盖上,陈置家中,需要喝时就拿取一枚,使用极为方便。
远洋船上的灵丹妙药
清光绪年间,新会双水沙富村(今富美村)一位三十来岁的张姓男人,人称张哥,因生活困苦去旧金山谋生。出发前,买了两斤陈皮,用多层布袋包缠好带出北洋。
远洋航行,路程遥远、颠簸,不少人生起病来。有位回乡省亲返美的新宁(今台山)人,日夜咳嗽。一位懂中医药的船客睡在张哥旁边,嗅到陈皮香味,对张哥说:“陈皮可治咳嗽,你拿两个陈皮给他试试?”张哥二话没说,从行李袋中掏出两个陈皮递给患者。患者用陈皮煎汤服用,半天后,病减轻些许,咳声减少,他拿出3个双毫(清代的银币)答谢张哥。张哥又从行李袋取出两个陈皮送给他,让他继续煲一两次陈皮水喝,患者得愈。
几天后,又有五个船客发生吐泻,茫茫大海无医无药,此时,那位懂医的船客又说:“陈皮入肺、胃经,治肠胃病有效,请张哥拿陈皮给他们试试吧!”张哥又拿出陈皮分发给患者。他们服后,果然止住吐泻。满船的客人都称赞:“新会陈皮果真是灵丹妙药!”新宁乡亲对张哥说:“张哥,你是个好人,上岸后你直接跟我揾食吧。”原来,此人在旧金山有产业,又是四邑会所的首席理事,他介绍不少生意给张哥。后来还让张哥担任四邑会所的理事。数年后,张哥回乡,把船上和在旧金山的经历告诉家乡人。沙富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仍记得这个故事。
新会陈皮与“太虚拳”
清咸丰年间,新会外海南山村乡间医生伍荣羽到北京,在街上摆摊卖药。适逢咸丰皇帝的皇叔来买陈皮,伍荣羽听他说话伴有哮喘之声,便用陈皮为他配制药方,只用了两三剂就治好了他的病。皇叔十分感激,与伍荣羽义结金兰,聘伍荣羽为皇宫医士。在此期间,皇叔向伍荣羽传授了太虚拳。数年后,伍荣羽衣锦还乡,钦赐蓝顶托翎,“直隶厅衔”,御赐“荣封二世”龙匾。伍荣羽回到外海,将太虚拳传给后代,皇室秘拳变成了外海伍氏家族的秘拳。后来,后人伍德文又将太虚拳传给外海同乡陈氏家族,并传到广州、香港等地,家族秘拳公开于世,成为南方武术流派的一支。
陈李济与陈皮
广药陈李济药厂是吉尼斯纪录全球最长寿的制药厂,有400多年历史。清初,在首创蜡丸封装工艺的同时,也创制将陈皮用麻袋封存置于阁楼、楼下炼蜜的陈化方式,流传至今。其镇厂之宝的特制陈皮,因炮制独特,化痰、理气的独特疗效名扬中外。陈李济还流传许多有关新会陈皮的故事。
相传,清同治年间,皇帝感冒腹痛、吐泻不止,经御医们合议,试服“陈李济”草药店出品的 “追风苏合丸”,结果很快奏效。于是,皇上钦点“陈李济”草药店储藏的“旧陈皮”为贡品,向皇室进贡。“追风苏合丸”以新会陈皮配伍防风、干姜、薄荷、羌活、厚朴、砂仁、甘草、苏合香油、冰片和蜂蜜等药材制成,具有救急扶危、祛风镇惊、行气开窍的作用。
一直以来,陈李济的百年陈皮都是非卖品,不外卖牟利。1915年,广州大水成灾,为救济灾民,陈李济破例义卖百年新会老陈皮,一两黄金换取一两陈皮,一时间引起权贵富贾争相购买。随即陈李济筹得一大笔善款,全部用于赈灾济民,“一两陈皮一两金”由此成为坊间美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李济曾将“百年陈皮”赠送数人。1954年陈李济“掌门人”李朗如将一两“百年陈皮”送给宋庆龄和何香凝。1985年陈李济举办创立385周年庆典,为感谢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等对陈李济的厚爱,陈李济人馈赠陈李济典藏百年陈皮给二公。
2016年,陈李济将百年陈皮赠广州市方志馆馆藏。
同仁堂与陈皮
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精制饮片和名贵成药,必选道地药材,如陈皮需广东新会所产,白芍要浙江东阳所出,丹皮则出自安徽芜湖,就是和药用的蜂蜜,也专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据说同仁堂有一位陈姓药工,在选用陈皮上练就一手绝活,凭闻、尝、拿、看就能判断出药材真假伪劣,人称“把门神”。曾经有人拿非新会陈皮当作新会陈皮,想蒙混进货物卖给同仁堂。陈师傅先看皮的薄厚,次辨皮的色泽,再闻皮的气味,分辨出是一批假冒的新会陈皮,断然拒收。供药方提出降一半价,陈师傅说:“气味不香,油包不满,药效大减,再便宜也不会要。”
陈梦吉改名“陈梦柑”
陈梦吉是新会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以“怪”见长,关于他的民间故事流传很广。陈梦吉屡次落第,连个秀才也没考上。他归因于自己的名字不好,“吉”与桔同音,桔太小。于是第二次报考时,就改名“陈梦柑”,柑比桔大。然而,放榜时还是不见其名。第三次应考,他干脆改名“陈梦橙”,橙又比柑大,谁知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冻柑”传说
新会流行“俾(给) 你一个冻柑”的传说。旧社会穷苦人家的男人通常会外出打工,有时很久不回来。有一个人恰巧在“小寒大寒赶狗唔(不)出门”的大冷天时回家,他的孩子听到门响即走到门口探听。当父亲见到可爱的孩子时才想起自己没有带手信回来,两手空空,又不想令孩子扫兴,急忙中双手抱拳作手中有物状,笑着对孩子说“俾(给) 你一个冻柑”,并将冰冻的手按在孩子脸上,冻得孩子连叫“我唔 (不)要冻柑!”此时已是年橘上市时节,除非有钱人家把大红柑贮藏起来,否则一般人家,尤其是穷苦人家哪还有大红柑!大红柑甜美多汁,所以逗玩小孩也想用好的东西逗他高兴。故事流传开来,演变成为新会民间逗小孩的趣闻。
陈皮诗七首
客路书怀
[元末明初]黎贞
半生尘土一儒衣,两鬓萧骚白接篱。
贾傅忧时徒自切,侯生际遇独何迟。
吴山楚水淹行役,象岭羊城恼别思。
去路人家烟缕缕,临溪官驿柳丝丝。
花笼越女迎仙馆,风飒吴娃卖酒旗。
诗兴凄凉怜杜甫,琴音岑寂惜钟期。
船头吹笛斜阳外,篷底闻砧夜月时。
归梦已随飞雁去,羁情不逐彩云移。
江门渡口莼鲈美,尘外亭前橘柚肥。
抚景莫嗟家万里,天书已下凤凰池。
送柑答之
[明]陈献章
遗我红柑索我歌,狂歌不饮奈柑何。
大崖山下无人寄,日尽千瓢舞破蓑。
玄真送柑
[明]陈献章
溪园十月摘黄柑,岁月将穷致小篮。
绕膝痴孙高起舞,隔年乳酒正开坛。
色香本出梨之右,风味真无岭以南。
不惜霜根传药圃,白头还解荷长镵。
题马默斋壁
[明]陈献章
屋后青山屏翳合,檐前绿树烟花匝。
主人闭门履不纳,跏趺明月光绕榻。
客来问我笑不答,但闻山莺啼恰恰。
橙橘盈园野芳杂,门外一江深映合。
四时八风谁管押,烟飞雾走龙腾甲。
拙者孤舟持酒榼,成化十年甲午腊。
咳嗽得梁秋垣明经藻旧果皮而愈感赠两首
[清]陈瑞璜
其一
柑果红皮止嗽能,卌年虫齿剩余馨。
明知有用人争蓄,未到陈陈药未灵。
其二
红朽珍藏作宝珠,又分遗泽惠葭莩。
苏耽仙橘君陈果,一例济人功不殊。
[自注:惠赐果皮札称道光乙巳(1845)尊人手藏故物。]
陈皮
何琴樵
个个皮箱爱大红,最宜收入药笼中。
莫嫌陈旧嗤无用,日久方知大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