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从文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关键词:  沈从文2023-02-01
-
张元济:思想启蒙与学术摆渡
原标题:思想启蒙与学术摆渡:对出版家张元济角色定位的新认识 张元济(1867-1959)具有多种身份角色,集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于一身。
-
“下学而上达”:孔子生命境界的展开
孔子感叹没有人了解自己,并说:“不怨天,不尤人。
2023-01-28
-
【文学地理】之茅盾篇
茅盾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文艺报》《人民文学》的第一任主编、中国文学最高奖之一“茅盾文学奖”的冠名者,在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当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23-01-20
-
陈伯海:创造民族思想学术的“通用语”
陈伯海,祖籍湖南长沙,1935年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陈伯海2023-01-19
-
新文化运动中的章太炎
编者按:日前,学者王锐出版 《革命儒生:章太炎传》一书,以章太炎作为叙事基点,重塑清末民初的时代语境,聚焦传统士绅与革命先觉者,爬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诸多大事,折射近代中国的思想流变。
2023-01-16
-
孙犁的家国情怀
《荷花淀》初刊于1945年5月15日《解放日报》 今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诞辰110周年。
关键词:  孙犁2023-01-13
-
陶渊明的内修与自得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
追寻美神:1980年代中国的新浪漫主义与审美教化
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海子和骆一禾可谓哲学兴趣最浓的两个诗人。
-
沪上风情:胡适的上海书写(1904-1910)
胡适一生有三段时间集中在上海:一是1891年12月至1895年2月,胡适出生上海,跟随母亲学语习步;二是1904年2月至1910年6月,胡适求学上海,先后历经四所学校;三是1927年5月至1930年11月,胡适寓居上海,心系教育又论人权。
关键词:  胡适2023-01-09
-
《鲁迅日记》中的万千气象
“今天天气,哈哈哈……”似乎是鲁迅先生很看重的一句话,不仅被他视为作古文的秘诀,还被他当成避免人们相见无话可说时的“万应灵药”。
-
李商隐的诗学偶像
汉语世界里,李商隐的影响无处不在。
关键词:  李商隐2023-01-06
-
《子夜》解读九十年
2023年1月是茅盾《子夜》问世九十周年。
-
刘增杰:略论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刘增杰,1934年5月生,1952年考入河南大学国文系,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怀念 | 二〇二二,斯人远行
仿佛时间还停留在年中那个被热浪包围的下午,我们在《2022年,他们的旅途走向下一程》里追忆上半年离世的文艺界名家。
2022-12-30
-
别样沈从文:思索与探讨,抗战与建国
从“希腊小庙”说起 许多人对沈从文的印象,停留在了中学课本的那篇《边城》。
关键词:  沈从文2022-12-30
-
在苏轼故乡 回望千古风流人物
“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终于在这位千古风流人物的故乡举办了。
2022-12-30
-
冯雷:寻访鲁迅在北京的遗迹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正房 冯雷摄 鲁迅在北京的第一处居所绍兴会馆旧址 冯雷摄 110年前的1912年,鲁迅来到北京,直到1926年离开,鲁迅前后在北京生活了14年,除故乡绍兴之外,北京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
2022-12-30
-
“美妙的故事家”与“地方风景的记录人”
在文学史家对沈从文的各种评价和定位中,也许他本人最为认同和乐见的是叶圣陶所谓的“美妙的故事家”;而沈从文一生中也有几个著名的自我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想做一个“地方风景的记录人”。
关键词:  沈从文2022-12-29
-
“互联网鲁迅”:现代经典的后现代命运及其启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之际,鲁迅“制造”了一起网络“塞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