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新中国七十年发展的历史逻辑
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件决定党、国家、人民、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一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019-09-27
-
超越的“故事世界”:文学跨媒介叙事的运行模式与研究进路
文学的跨媒介性正在成为当代文学的突出特征。
2019-09-26
-
“新中国文学70年”的几个文学史问题
一、文学70年的内部关系之问 当我们最近不断讨论新中国文学70年——哪怕是中国当代文学70年这种措辞或说法的话题时,其实就是在默认一个事实,默认一种文学史的特定阶段/代际区分概念的使用方法——我们是沿用了古代文学史的流行分期方法、按照传统的“朝代分期”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的标准。
-
王尧:作为文学史研究过程的“历史化”
内容提要:关于当代文学与历史化的话题一直含混不清,这与没有区分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有很大关系。
-
读“杨耕作品系列”:重读马克思的心灵写照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杨耕作品系列”,收入了杨耕教授的四部著作:《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2019-09-25
-
70年——弦歌不辍,步履铿锵
五千年文明,长风浩荡。
2019-09-25
-
向文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文化强国2019-09-24
-
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多重维度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文论关键词是进行文论概念研究和理论建构的重要着力点。
-
革命精神引领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长安街,广场上人群会聚起来,仰望国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升起。
2019-09-23
-
中国道路的哲学智慧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2019-09-23
-
70年——理论火炬,照亮行程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9-09-23
-
践行“四力”要求 推动新时代精品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2019-09-23
-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的根本保证
制图:郭 祥 核心阅读 新中国70年文艺实践证明:文艺的繁荣发展,其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
劳动者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
●在这些作品中,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的劳动者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性得到了激发。
-
徐可:勇做时代的代言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民族文学》“鲁迅文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少数民族学员专号”与大家见面了。
2019-09-18
-
磨砺新时代诗人磅礴情怀的内驱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
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文艺工作者的生存发展之道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
我心目中的新中国文学70年:蕴藏着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晚于新中国成立十几年出生,在人生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固然没有资格说自己见证了新中国70年以来的文学发展,却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新中国文学的充分滋养。
-
中国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共识
摘 要: 2007 年至 2017 年持续 10 年的三轮全国调查、四轮江苏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流和信息链及其精神哲学分析表明,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共识已经形成。
-
从知识、知识生产的视角进入
文学理论的反思性研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2019-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