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更多优秀的作品奉献给人民
核心阅读 从生活故事中发掘诗意,将“史”的庄重性与“诗”的抒情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柳青创造出时代的史诗 路遥的“现实主义”看似寻常,实则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各种现实主义,其中蕴含着路遥的独特创造,以及他对世界的思考与态度 新时代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经验。
-
在文化自信中激发革命文化的活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
坚定文化自信 奏响文化强国的盛世壮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完成了从延续了5000年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成功转型。
2020-11-09
-
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战略层面对未来十五年国家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
2020-11-05
-
以文艺繁荣赋能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
2020-11-05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推动文学创作繁荣
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不仅体现在事关国家大事的抉择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活动中。
-
创新与建构:新时代诗歌的双重使命
民族国家主体性的确立 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内涵渐渐丰富,尤其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感的逐渐注入,新时代诗歌开始具有某种自足的意义,并区别于所谓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诗歌。
-
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发表六周年了。
2020-10-29
-
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
2020-10-28
-
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日前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与会专家代表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
-
个人同一性理论的叙事学向度
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用斯温伯恩的话说,其核心任务就是探讨“在T2时间的人P2与早先在T1时间的人P1是同一个人”的内涵或证据。
-
重视文化建设的文艺之维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总结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是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归纳并强调了文化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等四个“重要”的独有地位,这两方面的总结与归纳为今后我国文化建设尤其是“十四五”期间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
改革发展既是历史的大趋势,又是时代的主旋律。
-
构建新时代全媒体学习平台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宣传报道中既做“训练有素的质疑者”,又做“满腔热情的讴歌者”,对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善于引导。
-
生态美学如何推进美学原理研究
美学原理是对美学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美学研究之根本。
-
文艺的媒介生产——马克思主义文艺生产媒介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文艺生产以媒介为生产工具,媒介生产工具具有“工具本体”性和联接、聚集、接合等媒介性,可以发挥出特殊的媒介化生产效应。
-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的超越性
生态批评家布伊尔将生态批评研究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
-
红色文学经典的英雄情怀及当下价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追溯那段中华儿女用殷红鲜血凝结的艰辛岁月,回望那段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卓绝历程,我们既不能淡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怆和凄楚,更不能忽略革命先辈奋勇抵抗、勇毅御寇的英雄情怀。
-
文学如何创造新人形象
如果把文学比作浩瀚的天空,典型形象就如灿烂的星座;如果把文学视为连绵的山峦,典型形象就如座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