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建设
每个月每个村都能看上一场电影,走进农家书屋就能看到农业科技书籍,在自家门口就能使用上便民文化设施……如今,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关键词:  基层文化2021-10-06
-
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
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9月6日上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礼堂座无虚席,《学“七一”重要讲话 看百年中共党史》专题讲座正在这里举行,主讲人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
关键词:  党史学习2021-10-04
-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文学经典的内部构成:原创性和可阐释性
摘要:何为经典?构成经典的内在因素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或可用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等方法论证构成经典的某种内在规定性,即原创性和可阐释性。
-
文化创意中的美育传承
当代文化创意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文化回归心灵。
关键词:  美育传承2021-09-29
-
专业评论是文艺评论的“定海神针”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1-09-28
-
现代社会文学经典化的参与力量及其价值分区
摘要:文学经典化是一个多种力量参与的复杂历史过程。
关键词:  文学经典化2021-09-28
-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组织干部群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凡历程;邀请老党员讲革命历史,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红色种子;推出微视频、纪录片,让观众深入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党史观,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2021-09-28
-
“阐”“诠”视角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
摘要:作为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主要路径,“阐论”和“诠证”彼此既独立又统一,二者的独立性形成文学批评的内在逻辑,统一性又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参考和选择。
-
让崇高之美熔铸我们的灵魂
2500多年前,伟大思想家孔子在欣赏《韶》乐时不禁发出感叹:“尽美矣,又尽善也。
关键词:  崇高之美2021-09-26
-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的“文妙”观念
摘要:以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冯镇峦等为代表的小说评点家,一方面强调小说家贵在“有意作文”,另一方面又强调读者宜把小说“当文章看”,从而形成一套重视小说“文章之妙”的观念。
关键词:  古代小说2021-09-25
-
民族文学的民族认同建构功能
当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族文学中普遍表现出民族认同的现象,这牵涉到民族文学的各种文体如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其中尤以在少数民族小说中体现得最为显著,从长篇小说如《心灵史》《尘埃落定》等到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莫不如此。
2021-09-23
-
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文化传播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和目标,指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2021-09-23
-
高校在美育中的纽带作用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对于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美育2021-09-22
-
古代文论言说方式与文学批评
“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雪霜春事年年晚,今古诗情日日新”(范成大《再题瓶中梅花》),信息和感受日新月异,凭借网络带来的便利,文学批评的样态和文学写作同样多元而自由。
关键词:  古代文论2021-09-22
-
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语言文字战线的时代使命,就是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语言之力。
关键词:  语言文字2021-09-19
-
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1-09-18
-
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塑造未来人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研究之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当代文艺发展道路问题,阐明了当代文艺的根本是文艺的人民性,文艺创作要处理好文艺家和人民以及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