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下河文学流派:“水”气浸染的艺术神韵
文学与地域的关系一直是文学史上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地域作家群的研究也是学界关心的一个重点。
2017-01-05
-
从莫言到曹文轩——中国文学迈向“可持续输出”
近年来,从严肃到通俗,从成人到儿童,从现实到科幻……中国文学之花在海外次第盛开。
2016-12-29
-
白烨:2016长篇小说,感应时代脉动,聚焦生活变异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稳步运行,文学创作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持续发展。
2016-12-29
-
张莉:记录我们力争卓越的过程唯有文学
这是虚构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它能“无中生有”。
2016-12-27
-
林培源:“讲述体”小说与时代经验的重塑
内容摘要: 80后作家王威廉的早期创作与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荒诞现实主义”有着内在关联性,“荒诞现实主义”的谱系以莫言(《生死疲劳》《酒国》等)、余华(《第七天》)、阎连科(《炸裂志》)等为代表,他们在结构形式和内在批判性等方面的探索,为书写当代中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王威廉近期的小说则发生了转变,“荒诞”色彩减弱,重归“讲故事”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讲述体”小说凸显了重塑时代经验的难度和超越性。
2016-12-26
-
李朝全:纪实文学,聚焦现实热点,抒写中国新变
纪实文学的优长在于其能快捷、有力、主动地介入现实。
2016-12-26
-
聂茂:新时期三次现实文学的意义之境
作为第三世界文学场域里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伞状型”精神态势。
2016-12-02
-
科幻文学:科幻五年,五大飞跃
近五年来,中国科幻文学从小众走向大众、从个体创作到集群创作、从小说到全产业、从国内走向国际、从自发创作到政府支持。
2016-11-28
-
李朝全:精练地讲述中国新故事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两年多来,文艺领域呈现出了可观的新气象新风貌。
2016-11-28
-
杨汤琛:晚清域外游记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嬗变
摘要:晚清域外游记作为生成于中西文明交汇点上的散文书写,最早因域外经验的进入,突破了古文的义理藩篱,西学新知替换了儒道性理,形成了中国散文史上前所未有的精神世界;语言层面,一种单义性的、明确指向现代事物的、多音节的新词纷纷登场,带来了汉语书面语体系的新变;文体层面,“不师古人”的破体之作成为游记书写的普遍情势,并呈现了与现代文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一系列的变化堪为五四散文的发生作了重要准备。
2016-11-25
-
李彦姝:“往来交通”的文学功能及美学意蕴
摘要:交通工具常以寻常或不寻常的角色进入文学语境,作品人物依其往来交通,乃至生产和生活。
2016-11-23
-
丁晓原 王晖:报告文学,抒写大时代进行曲
“近五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激活,老中青三代报告文学作家以人民为中心,以创作为根本,努力写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16-11-23
-
“永嘉文脉与当代小说学术研讨会”探讨——自在成长的温州文学
“30多年前的温州,没有火车、汽车,唯一的出路只有海上。
2016-11-14
-
移民文学: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归与不归的抉择
2000年初,我在《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世纪之交,在华文文学世界里有一种新兴的繁华茂盛、绚丽多彩的文学现象,令人瞩目。
2016-11-14
-
赵炳鑫:跟踪 观照 引领 建构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走过了30多年曲折复杂的历程,经历了一个思想流变与语境转换的动态演进过程。
2016-11-11
-
霍艳: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新趋势
徐则臣《跑步穿过中关村》英译本 路内《少年巴比伦》英译本 麦家《解密》英译本 中国在与海外文学上的交流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中间存在着文化差异的问题,也因为缺乏优秀译者,加上翻译、出版渠道的不顺畅,使 得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一直没有进入海外的主流视野里。
2016-11-09
-
以文学为轴心讲述中国梦
这五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2016-11-09
-
杨斌华:新上海诗人写作简说
新世纪以来,放眼远眺,有这样一些正处创作盛年的诗人的名字正不断闪耀在海上诗界的星空,譬如陈仓、陈忠村、汗漫、胡桑、聂广友、徐俊国、古铜、张萌、漫尘、语伞、南鲁等等,他们的诗行文字正汇聚成一束游荡栖居于城市文明,深怀虔敬与渴求,不懈地缅想与冥思的精神之光。
2016-11-04
-
朱向前 徐艺嘉:军旅文学,提升文学质感,开拓写作新格局
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版图逐渐分化、衍变为新的格局。
2016-11-02
-
白烨:在稳步前行中不断拓进——近五年文学批评走向观察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因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文学内部的深层异动,面临着接续不断的严重冲击,遇到前所少有的巨大挑战。
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