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新世纪以来乡土散文写作的转型与生长点

      白话文学以来的乡村书写,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启蒙的产物,在国别性、时代性、书写主体三个层面,皆表现出迥异于他者的特性。

    2017-03-06

  • 立足时代的边地书写——2016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出版述评

      在当下的出版浪潮中,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2017-03-03

  • 军旅诗歌:紫气关临天地阔

      无论是从作品题材抑或诗人客观融入度上看,2016年的军旅诗歌注定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重要存在,其诗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指认归功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而原有的些微娱乐精神在愈益汇入的改革强军大潮版图中悄然退场,或在阵痛的过滤并整合后,代之以建立于群体主体性和更为真切自省基础上不断发出的激荡情怀式回溯及显豁呈现的文化心理。

    2017-02-27

  • 军旅文学:中短篇小说——观青萍望潮汐

      中短篇小说不仅仅可以看作是一种有自身规律、自给自足、传承有序的文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实现更宏大目标的前奏序曲,是大规模战役前的试探性小战斗。

    2017-02-27

  • 2016年散文:以自由为桂冠或是筛子

      散文应该海纳百川、无所不包,种种迹象告诉我们,散文领域正在出现某些意味深长的新生态,向着自由的努力正在蓬勃生长。

    2017-02-24

  • 刘俊:海外华文文学透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到了现代,虽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基本形态和影响力度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质的规定性和巨大的文化惯性,依然对中国社会以及世界文明,产生着重大影响。

    2017-02-22

  • 张丛皞:文学的惯性和有限的风景——2016年中篇小说印象

      2016年中篇小说的创作仍然在多年来中国文学创作中形成的稳定格局和固有线索中行进,虽然在思想艺术上并无明显突破,但在某些方面也呈现出特色和新意。

    2017-02-20

  • 叶子:犹疑与笃信——通往奇幻之路的短篇笔记

      2016年的中国,许多与奇幻有关的短篇也在尝试“飞”的动作。

    2017-02-20

  • 刘永春:反思意识与审美品格——2016年度长篇小说印象

      2016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可谓大年,它们直面时代困惑,并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到对各种时代命题的思考之中,虽然在依据、方法、途径、结论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共同组成的年度交响却呈现出众声喧哗的繁盛之态。

    2017-02-20

  • 刘波:秩序、挑战与审美转型——2016年中国诗歌印象

      在汉语新诗走过百年之际,我们来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的诗歌,的确显出了某种象征意味:它是否按历史线性发展的秩序立于百年的至高点上?能否在曲折跌宕的历程中再度重现过去的辉煌?新媒体是否重塑了诗歌的审美?我们是否愿意从本体角度来看待新世纪诗歌的微妙变化与转型?这些问题不仅对于诗人来说是一次次挑战,而对于读者来说,同样也是关于阅读素养和审美品味的考验。

    2017-02-20

  • 2016海外华文小说:小说之谜

      2016年海外华文小说的丰饶和有趣主要来自题材创新,我把它的关键词设定为“谜”,在冗杂的细节谜团中,隐藏着创作者对年代、历史、人性等核心问题的个性化表达与阐释。

    2017-02-17

  •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军旅文学: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016年的军旅文学,相对固化的写作梯队有所松动和调整,一些专注于影视化写作的成熟作家重新回归到纯文学写作队伍中来,“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则在延续此前写作调性的基础上有所延展,而出于使命召唤的一批集中反映历史战争之作中也见出作家们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文学格局。

    2017-02-15

  •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报告文学:潮平两岸阔:报告文学的宽度与深度

      “报告文学的写作进入了新常态,不再是峰谷起伏,也不只是“轻骑兵”,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报告时代生活,激活过往历史。

    2017-02-13

  • 2016年少数民族文学阅读印象:日益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学

      回顾2016年,少数民族文学界涌现出大量值得关注的文学事件和文本,这既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持续繁荣,又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学多样化的发展趋向。

    2017-02-10

  •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中短篇小说:属于文学的慈悲与痛楚

      “2016年的中短篇小说除了因应某一主题之外,也在努力赋予作品一种更本质的品质,即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去把握存在的状况,找到属于文学的慈悲与痛楚。

    2017-02-10

  • 雷庆锐:多元文化交融中的文学表现

      【文艺观潮】 青藏高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地区,在这片高远的神圣之地居住着汉、藏、蒙、土、回、撒拉等多个民族。

    2017-02-10

  • 传记文学:在场的“中国故事”

      传记文学在中国起步很早 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在其文史分类上,人们一直是将其视为历史书写作品的。

    2017-02-09

  • 新观察·年度综述|2016年长篇小说:时间的同盟,或敌人

      “与时间结盟的冲动来源于历史的变迁所带给人的不可靠感,而打败时间的野心中则暗含着人类赋予艺术这一无用之物的无上荣耀。

    2017-02-08

  • 2016年河北小说阅读札记:描摹现实 抒写心灵

      2016河北文坛回眸(一) 爆竹声声,寒风如刀。

    2017-02-03

  • 何同彬:地域主义视野的困境与重塑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地域主义概念,“里下河文学流派”被提出、阐释、传播的过程,看似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其实,作为一种与文学史、文学批评话语传统、话语惯性相关的观念构筑,它内部天然地隐含着非常复杂的矛盾性。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