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克强:写诗是始于感觉终于智慧
中国之所以称之为诗之国,一是自《诗经》以降,后有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后又有新诗,绵延几千年,这种诗歌传统文化,恐怕在世界的文明史上也少见。
2018-08-29
-
谢有顺:历史中的心事
中国文人的写作中,一直有着对历史和土地的深情。
2018-08-29
-
“80后”作家再出发
或许是因为代际命名的“起源神话”造成了太过深远的影响,今天人们在提及“80后”文学的时候,依旧很难忘记这个文学群体崭露头角时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2018-08-29
-
40年报告文学: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
改革开放40年来的报告文学,是一种始终和时代同脉搏、与人民共生息、同国家齐进步的文学。
2018-08-23
-
80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在一个被指认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2008年)来反思并重新讨论过去30年的中国文学(1978——2008),这一举动本身的意味还有待于它自身的“历史化”,但从学术的角度来观察,这并不是一个突兀的事情,至少在2005年,对“这30年”文学的历史性的考究工作己经展开,这里面既有包括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式的介于“学术”和“畅销书”的方式,也有程光炜倡导并主持的异常细致、全面甚至是有点“野心勃勃”的文学史研究方式,在蔡翔、倪文尖、罗岗的《文学:无能的力量如何可能?一一“文学这三十年”三人谈》的对话中并没有提到这些相关的研究,但我毫不怀疑这些研究对他们思考并切入问题的影响。
2018-08-19
-
陈思和: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史概念,“20世纪中国文学”被赋予一种常态的时间意义,从而能够包容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复杂的文学形态。
2018-08-15
-
黄发有:《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导言
传媒或媒介的定义往往较为宽泛,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只收了“媒介”一词,解释为“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2018-08-13
-
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中国古代神话是华夏民族童年的历史,其所塑造的神话形象及蕴含的精神品质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着引领凝聚作用。
2018-08-09
-
河南文学:厚重而多元
中原作家群是一个以中原文化为背景的庞大创作群体,既包括坚守在本土的河南作家,也包括寓居外地的河南籍作家。
2018-08-08
-
朝鲜族“60后”作家的倾情书写
一 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作家以“50后”、“60后”作家为中流砥柱,携手“30后”、“40后”、“70后”、“80后”作家,以饱含深情的创作,书写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的延边各族人民,以及生活在全国各地的朝鲜族、海外务工的朝鲜族人的多彩生活、命运浮沉,掀起了朝鲜族文学的持续繁荣。
2018-08-03
-
现实题材创作不能“现”而不“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18-08-03
-
激情、能力、机制: 现实题材创作的三个关键词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2018-08-03
-
文学回归的最佳“归途”
应该承认,不是我们的当代文学被社会所边缘化了,而是我们的文学创作在时代的前行中相对落伍了。
2018-08-03
-
完善机制 创造条件 提供保障
把握正确导向,文学创作紧扣时代脉搏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是引领浙江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8-08-03
-
一个城市的青年及其文学记忆
中国当代文学这四十年的变化,几乎都由青年作家所发起,他们的写作实践,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学变革。
2018-08-02
-
四十年中国文学理论话语的创新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论界经历了从解放思想到砥砺创新的发展历程。
2018-08-01
-
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
《青铜葵花》英文版 近年来,中国作家“讲好中国儿童故事”的水平不断提高,其作品同时获得了高销量和好口碑。
2018-08-01
-
四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变与不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实验,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淘洗,经历了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冲击。
2018-07-31
-
抓好规划 协调扶持 加强引导
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一批有潜质的重点选题。
2018-07-30
-
促进现实题材创作繁荣发展
河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长期以来,河北作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生活,诚实写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