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残雪《出生地》:梦境与幻想的游弋
来源:文学报 | 林伊雯  2024年12月14日10:26

阿里斯托芬在《会饮篇》里提到,在远古的神话世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两个人构成的完整球形身体,众神害怕完整的人类力量过于强大,因此将我们一劈两半,从此世上就只有残缺的男人和女人。残雪的中篇小说《出生地》恰似摇曳着古希腊的“双生火焰”,在一个异度空间中追寻个体灵魂的多元投射,在异乡与故乡的罅隙里探求生命的意义所在。

小说一如既往延续了残雪的创作风格,充斥着神秘、荒诞与不可思议。故事看似架构于日常生活之上,实则处处游离于经验世界之外,通往作者有意营建的梦魇。贴地飞行与漂浮空中成为一项可以锻炼的技能,良山不时传来狮子的吼声,人们可以乘着狮群自由地在地底行走,石凳中隐隐传来无法确认的交谈声……没有现实逻辑制约,小说中的世界更像是臆想中的梦境。外部环境趋于模糊散淡,像是褪色的背景板,其中人物的举动发生畸变,在失序与混沌间凸显精神动向。

分裂的自我与分散的灵魂是小说幻影般的表层叙事中的实质内核。故事“有角色而无人物”,人物名字大多近似于一个代号,或是以单字隐含象征,如樱、番、光,或是仅作为称谓符号,如许乙、阿意。事实上,所有人物乃至周遭环境皆分蘖自一元个体精神,梦境中错综复杂的追寻与历险尽为颅内浪潮。为寻找相恋十年后消失的爱人,樱来到了恋人顾永的出生地良镇,在发觉顾永自囚于监狱之中的同时,她也参与到良镇人光怪陆离的日常生活。

故事的多维精神面向,可借用邓晓芒有关人类灵魂三层次的论述框架加以阐释。第一个层次是植物的灵魂,是最原始的生命力。良镇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与人心似有感应的良山蕴藏着奔涌不息的生机。樱与顾永的地底之旅在黑暗中行进,隐喻做梦之人的精神回归蒙昧母体;他们夹处在狮群间,如同步入广阔草原,聆听汩汩泉流和野兽的嘶吼,其间弥散出的正是莎士比亚“绿色世界”中的植物灵魂。第二个层次是动物的灵魂,它有情感和欲望的因素存在,但缺乏理性。在良镇,好像对任何人皆可言“爱”,不论长幼,不论性别。第三个层次是回归天地的理性灵魂。梦境里驰骋的想象实际受潜意识支配,理性的面影不时在芜杂中浮现。背叛良镇的光在小说结尾处告诉樱良镇终究不是她久居之所,“您是两栖人,总有一天会游向大海,目前在良镇只是暂居。”

残雪以梦幻笔触勾勒精神世界,强调对人复杂内心的挖掘和对矛盾灵魂的书写。《出生地》中的追寻与驻足、回归与逃亡、自然与人性交织回响,叩问当灵魂两栖之时,你我将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