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先做人再演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嘿,老头!》剧照 一 “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这封信,既是对牛犇德艺双馨的褒扬和赞誉,也是对广大影视艺术工作者加强艺德建设的期许与鞭策。

    2018-10-31

  • 作为艺术社会史镜像的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 ——论陈旭光艺术批评史写作的整体观

      历史写作是一项经历冒险而最终登高望远的事 业。

    2018-10-31

  • 铸牢强军文化 聚焦备战打仗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军队发展之基。

    2018-10-29

  • 先讲艺德 再讲艺能

      今天,影视行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演员投身其中,这在为行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颜值”“流量”成为“吸睛”要素,文艺创作和文化行业中的正能量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 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是文化行业的筋骨。

    2018-10-25

  • 堂堂正正才能“星”光不熄

      艺术工作者越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市场,越要端正敬畏之心,否则危害的不仅是自身清誉,更是整个文化艺术行业的健康,以致透支人们对艺术家群体的社会信任 近期, 反映“慰安妇”群体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剧组向某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千万余元,其中,最初“雪中送炭”资助电影拍摄的演员张歆艺将剧组还回来的100万元再次捐出,导演郭柯则捐出个人收益400万元。

    2018-10-23

  • 时代的艺术不会褪色

      时代激发了艺术创作活力,而经典作品也记录下时代的进步与革新。

    2018-10-23

  • 让艺术与生活“不离不即”

      在“仿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让观众得神忘形、得意忘言,方能创造“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2018-10-22

  • 改革开放和中国美术评价体系建构

      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现当代艺术和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美术评价体系,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018-10-21

  • 现实主义精神成就影视精品力作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影视创作,我们发现,在此起彼伏的市场喧嚣中,有一类影视剧,尽管没有多少叫卖声,却牢牢地刻在人们审美记忆里,那就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创作的作品。

    2018-10-20

  • 在中华崛起的进程中继承发扬戏曲精神

      恢复和振兴戏剧艺术的新时期 现实题材作品,用生动的戏曲艺术形式、鲜明的主题意蕴和对极“左”路线的批判,参与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这是现实题材戏曲进入新时期后的鲜明特征。

    2018-10-15

  • 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美育工作从娃娃抓起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等老教授回信,着重提到了美育工作问题,对美育作出了明确、系统、深入的阐述与部署。

    2018-10-11

  • 粉丝集资追星,莫让“众筹”变“众愁”

      近期,随着一批粉丝偶像类网络选秀节目的热播,粉丝集资为偶像投票应援的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8-10-11

  • 艺术与人民同行才有前途

      在剧院里欣赏交响乐时必须保持安静,这是世界通行的规则,中国乐迷对此也并不陌生。

    2018-10-11

  • 中国动画走自己的路

      动画电影讲究奇、趣、美。

    2018-10-05

  • 《影》:男性权力斗争中的女性

      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影》一改他新世纪后的几部历史剧的人海战术,开始做减法,从影像到配乐,从故事的叙述到参与其中的角色。

    2018-10-04

  • 改革潮涌,中国电影释放无限活力

      40年来,中国电影显现出愈发开放多元的创作景观,这既是中国电影美学自信、文化自信和产业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持续繁荣的重要驱动和根本保障。

    2018-10-04

  • 绝不能把大众注意力锁进娱乐至死的氛围

      低头刷手机,浏览各平台发布的内容,多少你我他,日常生活都躲不开一个“刷”字。

    2018-09-30

  • 以美育重塑美术教育

      美学思维是一种哲学思维。

    2018-09-30

  • 中国电影应该构建自己的理论批评学派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因为自成体系而妄自尊大,但也没有必要因为不同于“他者”而妄自菲薄。

    2018-09-27

  • 银幕荧屏男性“阴柔风”,怎么看

      ◆高仓健曾经是一个时代男性阳刚美的标志 近年来,一些年轻花样男演员、小鲜肉占据荧屏,影视中一些男性角色在服装、发饰、行为乃至心理上逐渐“女性化”,性别取向模糊趋势逐渐加剧,所谓“娘化”现象频现,“阴柔之风”盛行。

    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