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以审美风格替代艺术品格
追求艺术风格,时常成为艺术家的座右铭。
2018-07-15
-
好作品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艺术创作的方法因人而异。
2018-07-14
-
姜文《邪不压正》的延续与超越:将不羁个性关进叙事性牢笼
与姜文的“民国三部曲”之前两部电影相比,《邪不压正》在美学层面既有延续,更有超越。
2018-07-14
-
好作品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艺术创作的方法因人而异。
2018-07-13
-
文学与艺术,挽手前行
今年5月3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学系,这是一件大事。
2018-07-13
-
寻找现实的回响——戏曲现代戏之我见
在创作中找到一个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点,使现代戏既有泥土芬芳,又有时代风貌,既以历史内涵给人启迪,又凭借艺术样式让人赏心悦目。
2018-07-13
-
建构文艺理论中国话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实践呼唤伟大史诗,也呼唤文艺理论工作者着眼新现实、提炼新话语、推动新实践,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既要深入思考中国文艺发展道路,彰显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又要注重与世界其他民族经验的互鉴,在不同文化、不同范式对话沟通中超越地方性和民族性,获得其普遍意义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一时代也应有一时代的文艺理论构建。
2018-07-13
-
民族美学的脊梁——再论“形神说”
一 这里不妨先摘录一封观众看过话剧《狗儿爷涅槃》后,写给扮演者林连昆的来信。
2018-07-11
-
“一带一路”视角下舞蹈艺术研究
中国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给舞蹈领域带来了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认识世界舞蹈文化,如何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吸收外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经验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
2018-07-10
-
把最传统“传播”成最时尚
纵观历史,戏曲艺术一向善于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再焕生机。
2018-07-10
-
以高峰研究促进高峰创作
古今中外文艺高峰告诉我们,由文艺理论、艺术史和文艺批评等所组成的文艺研究,总是能够为文艺创作提供智慧支持,并且为后世体验和把握这些文艺高峰确立话语规范。
2018-07-10
-
继承传统观照现实
20世纪初,电影由西方传入中国。
2018-07-09
-
塑造有生命质感的人物形象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原创话剧的回顾与展望”专家研讨会6月25日在京举行。
2018-07-09
-
揭开戏剧人创作背后的“秘密”
我写过访谈录,也很喜欢看访谈录,现在也有人称它为口述史。
2018-07-09
-
戏曲电影应有新的运营思路
从戏曲界的角度看,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令人关注的新亮点,就是三部3D戏曲电影参加展映,加上经典越剧电影《红楼梦》修复版的放映,戏曲电影多年来第一次以这样的强势方式集体亮相,也因此引发了与戏曲电影相关的许多讨论。
2018-07-07
-
依于传统 游于现实
徐培成今年整整70岁。
2018-07-02
-
文化大餐,不妨佐以“餐后甜点”
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故事绘本 目前,我国舞台艺术创作越来越重视围绕剧目的周边衍生品开发,戏剧产品形式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乏许多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风格的创意衍生品。
2018-07-02
-
在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举行
6月23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文联、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学主办的“在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在苏州举行。
2018-07-02
-
民族自强精神的视觉表征
党对文艺工作一贯非常重视。
2018-07-01
-
展示红色题材新空间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