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艺砥砺民族奋斗精神
80年前,在抗战救亡时代背景下,鲁迅艺术学院应运而生。
2018-09-14
-
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2018-09-05
-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2018-09-05
-
在新思想指引下勇攀文艺高峰
要使文艺作品成为“高峰”,首先须得在精神、气质和血脉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息息相通。
2018-09-04
-
艺术培训不能“速成”
当下,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十分“火爆”,钢琴班、声乐班、舞蹈班、播音主持班等排满了孩子们的“课程表”,这一状况在暑假期间更是有增无减。
2018-08-30
-
从树的根部观察文艺作品
“我们在微信上时常看到朋友对社会热点、文艺作品持有不同的观点、观念和主张,虽然每天都有新的热点出现,但是争论得再凶,三天以后话题也会转变。
2018-08-24
-
为新时代新变革凝魂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8-08-21
-
尚长荣代表作研究评论集在沪首发
上海京剧院与上海文化出版社前天在上海书展举行《〈廉吏于成龙〉创作评论集》《“尚长荣三部曲”研究评论集》新书首发仪式。
2018-08-21
-
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18-08-20
-
“以人民为中心”与当代美术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2018-08-19
-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非常鲜明的人民观,既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脉相承,与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形成的“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一脉相承,又是站在新时代中国的新高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要求,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018-08-17
-
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使命
新的文学使命,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进行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文化担当。
2018-08-17
-
倡导有态度的文艺批评
当前,面对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文艺创作实践,文艺批评显得相对滞后和弱化,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2018-08-14
-
用歌声讲好中国故事
优秀合唱作品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合唱就是在用纯美歌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018-08-14
-
洞察时代气象 创造文艺精品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转型。
2018-08-14
-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改编, 也是一次全新的创作
《兄弟姐妹》 《平凡的世界》 主持人:徐 健(本报记者) 对话人:林荫宇(导演、戏剧教育家) 胡 薇(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 郭晨子(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 改编者不要只停留在对小说原作的消费上 徐 健:近年来,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话剧日渐强势,成为国内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
2018-08-13
-
乡村设计当提升生活品质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
2018-08-12
-
一手伸向生活 一手伸向传统
如今话剧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坚持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土壤之中,同时积极向传统戏剧汲取养分,相信其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8-08-07
-
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
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
2018-08-07
-
现实题材创作要打破“惯性创演思维”
戏曲各剧种大多诞生并成熟于古代时期,以致各剧种代表剧目亦多为表现古代生活的历史剧目,而今天的戏曲创演者又多从剧种代表剧目着手开蒙,这便使创演者从创作思维的形成到一招一式的舞台表现,更习惯并本能地善于创演古代历史剧目。
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