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用“戏子”辱没文化
日前,因为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揭露影视圈内幕而引发的对影视界天价片酬和收入合法性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
2018-06-15
-
“从‘但是’以后开始说!”
“看完以后有一种‘有意为之’的感觉,整部剧都是一个调子,不是太自然。
2018-06-15
-
如何让“艺术打卡”不止于“到此一游”
“打卡”似乎正在成为看艺术展、逛美术馆的新风尚。
2018-06-14
-
汉剧史论的扛鼎之作
在我国戏剧史上,汉剧的地位十分重要。
2018-06-13
-
文化遗产首先应满足精神需求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充分拓展,对于遗产类型有了更多的认识。
2018-06-13
-
做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
随着互联网推动广电产业生态带来巨大改变,电视媒介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守正出奇,做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成为本届上海电视节首个论坛所探讨的话题。
2018-06-12
-
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
漫画 徐鹏飞 只有深入生活,发现和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并梳理它们与人物命运关联的社会逻辑、历史逻辑、情感逻辑,才能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找到表现崇高形象的价值坐标和艺术支撑。
2018-06-12
-
梅兰芳研究的新生力量
与会领导、评审专家等与获奖作者合影留念 论坛现场 编者的话:梅兰芳是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2018-06-11
-
全面呈现艺术发展的新风貌新挑战
《2017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北京首发。
2018-06-11
-
中国画的“守”与“变”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繁荣发展之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2018-06-10
-
引大师不如育小苗
近日,济南市正式出台了《济南市引进培养扶持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计划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计划用3至5年时间,聘任10名左右艺术大师,引进20名左右艺术名家、扶持20名左右民间文化优秀人才、培养50名左右文化系统优秀艺术人才,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层次艺术人才队伍。
2018-06-08
-
艺术与理解
一双鞋子(1888年) 凡·高/绘 一双鞋子(1887年) 凡·高/绘 一双鞋子(1886年) 凡·高/绘 一双皮革林底鞋(1888年) 凡·高/绘 在艺术史曾有一场著名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艺术史家夏皮罗,另一方是哲学家海德格尔,争论的对象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一幅油画,油画的内容是一双破旧的鞋,争论的焦点是这双旧鞋是农妇的还是凡·高自己的,基于此,我们可以简化,姑且把这场争论称为“鞋之争”。
2018-06-08
-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美学特征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同样也发现了艺术规律。
2018-06-08
-
坚守文化根脉
精心炮制的老秘方、匠心独运的真手艺、诚信为本的好品质……一个个老字号品牌背后绵延的文化根脉,承载着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连接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
2018-06-08
-
文艺评论要有专业精神
目前,我国电视文艺呈现出数量飞速增长、类型日渐多样的发展态势。
2018-06-07
-
艺术创作要心中有人民
近几年,每年都有不少《西游记》题材的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从《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女儿国》……以新视角、新技术对经典进行重新演绎,固然是好事,但对同一题材的开发一旦过度,观众就难免产生审美疲劳。
2018-06-07
-
希望暑期档快乐后面没有杂质
每年的暑期档,都是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销售时段之一,虽然这个概念也舶来自好莱坞,但是伴随着学生漫长的暑期和人们的夏季休闲,暑期档也确实成为了众多片商倾力争夺的重镇。
2018-06-05
-
傅谨:戏曲史和“马工程”的新收获
郑传寅主编的《中国戏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凝聚了戏曲研究领域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为中国戏曲史搭建新格局,其中许多章节代表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戏曲史的当代水平。
2018-06-05
-
以新实践壮大主流文艺
主旋律精神本身具有巨大感召力,这是主旋律文艺作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天然优势;那些能够深深打动观众情感的商业片,其本身也往往蕴含社会主流价值。
2018-06-05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积极拥抱现实,走出象牙塔,打破自我陶醉的小圈子;关注艺术本体,避免对动作风格的技术沉迷;积极创新,而非懒惰复制成功经验,当是努力方向 据最新出版的《2017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推出48部大中型舞剧和舞蹈诗。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