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新中国电影70年:当下性、艺术呈现与当代精神史构造

      70年新中国电影的演进感应时代脉动,把握生活的本质,直面现实,重视当下性的因素,显现不断触碰时代的内在渴望与多维度的表达,构成70年来新中国电影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最大亮色。

    2019-10-03

  • 民间文艺70年:成就、贡献与宝贵经验

      中国民间文艺的历史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相生相随的。

    2019-10-03

  • “我”和“我的祖国”

      祖国,是最亲切的名字。

    2019-10-02

  • 青年文艺评论家齐聚杭州抛新锐观点 从李宇春说到蔡徐坤

      青年文艺评论家齐聚杭州 抛出好多新锐观点 从李宇春说到蔡徐坤 都是审美观在变化 “现在太多佛系的文学批评家,讲话一来二去,没有锐气,我就不舒服。

    关键词:  李宇春蔡徐坤2019-09-24

  • 让小说里的人物活在话剧舞台上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戏剧与文学一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度创作的剧本,本身就是文学的一种样式。

    关键词:  小说话剧2019-09-20

  • 和着时代节拍向着人民需求 上海文化地标加速生长

      《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点任务表》日前在网上刷屏。

    2019-09-16

  • 美在河山 大气磅礴

      无尽江山入画图(中国画)李可染 新中国山水画就题材而论,最突出的成就便是表现祖国河山新貌。

    关键词:  山水画2019-09-01

  • 上海以长效机制淬炼“德艺双馨”青年文艺人才

      2016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举办“学习总书记讲话,体验井冈山精神”专题研修班,增强青年文艺家对党的认识和感情,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9-08-22

  •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久久为功的过程

      近日,由《中国文化报》主办,以“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空间与途径”为主题的“艺海问道”系列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2019-08-19

  • 时代变革与发展的视觉呈现

      潮(油画)詹建俊(中国美术馆藏) 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雕塑) 潘 鹤(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史,既是美术变革与发展的艺术史,更是反映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人的精神观念变化的社会变革史。

    2019-08-04

  • 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7月16日,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9-07-31

  • 从分众到聚众: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文艺生产与消费?

      凭借超高口碑成为爆款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社交媒体兼具“分众”与“聚众”的属性,正在为我国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消费带来新气象与新机制。

    2019-07-31

  • 通向“三个无愧于”的艺术境界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生长于特定的时代、人民或民族的沃土之中的,从中才能获得力量,也才可能产生更加久远的传世乃至不朽的艺术魅力。

    2019-07-30

  • 木汀谈刘尊:传承有道

      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这样一个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事实:一个生命尚在孕育之中,接受的“胎教“最初一定是诗歌和音乐——这是中华民族不约而同的选择。

    关键词:  木汀刘尊传承2019-07-27

  • 网络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动漫、网络直播等不同形态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艺建设的主力军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2019-07-24

  • 发挥“迷”与热爱的正向作用

      要理性认识粉丝文化,借助粉丝文化展开对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获取前进动力 从“粉丝”(英文fans音译)的词义上说,所谓对明星、对某事某物的极度喜爱早已有之:美男子潘安每逢出行,必然引得街上老妪掷果盈车,“全民偶像”苏东坡在宋代就遭遇“东坡肉”“东坡饼”“子瞻帽”的明星产品开发。

    2019-07-16

  • 丰富艺术创作实践 推动艺术理论发展

      核心阅读 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新作品、新形式、新现象,纷繁复杂的新生产关系和传播生态,常常超出既有艺术理论的边界,艺术创作实践正不断向现有艺术理论发起挑战 从艺术创作实践到艺术理论,需要以问题为中介。

    2019-07-16

  • 回望对美的追逐的民族史

      “戏里乾坤”这个名字来源于这个系列中的一篇:《戏里乾坤大》,当初发表于《北京文学》,后来被《散文选刊》转载。

    2019-07-15

  • 警惕“无意义文本”书写

      不久前,在“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上,与会学者思想交锋,观念碰撞,气氛活跃,出现颇多值得深思之处。

    2019-07-14

  • 弘扬革命精神的视觉史诗

      新中国美术史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已经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和时光长廊中。

    2019-07-14